起底新加坡半导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导体行业观察(ID:icbank) , 作者:L晨光 , 头图来自:unsplash
据日前消息透露 , 晶圆代工巨头台积电正考虑在新加坡建立一家芯片制造厂 。
据悉 , 此次初步谈判的是一家大型12英寸晶圆厂 , 计划生产7至28纳米的芯片 , 将用于汽车、智能设备和手机等 。 目前台积电正在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进行积极的讨论 , 以寻求新加坡政府在多方面的支持 。
实际上 , 早在二十多年前台积电就与恩智浦合资在新加坡建立了一座八英寸晶圆厂(SSMC) , 去年SSMC获利25.44亿元 , 年增长逾两成 。
起底新加坡半导体
文章图片
SSMC工厂图片来自:SSMC
近年来 , 陆续爆发的贸易制裁、新冠疫情 , 改变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思维 , 以往所奉行的“全球化、专业分工”模式日渐式微 , 大国政府将半导体视为产业的重中之重 , 纷纷推出优渥的补助方案招揽世界上顶尖半导体大厂赴当地投资 。
面对大国推动半导体本地化的挑战 , 新加坡近年来也积极推动发展半导体价值链 , 计划在半导体投资带动下 , 2030年能实现制造业增长五成的目标 。
尽管目前的新加坡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方面并没有扮演带头的角色 , 但是迄今为止已有许多大型公司在新加坡设有芯片工厂 。
如今以金融和贸易中心而闻名的新加坡 , 曾经也是全球半导体的产业重镇 。
一、新加坡半导体产业历程
1.亚洲半导体的“桥头堡”
时间拨回上个世纪 。
1968年 , 新加坡就开始涉足半导体行业 , 当时国家半导体成立了一家组装和测试工厂 , 并于1986年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半导体代工行业的国家 。
早在1969年 , 德州仪器就在新加坡建立了工厂 。
1987年 , 新加坡的ChartedSemiconductor(特许半导体)正式成立 , 其目的是帮助新加坡成为半导体和计算机部件的全球制造中心 , 此后有一段时间 , 也确实发展的不错 , 一度是台积电 , 联电之后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代工厂 。
据了解 , 特许半导体在新加坡拥有6座晶圆厂 , 包括2005年落成的300mm晶圆产线 , 其他都是200mm晶圆产线 。 特许半导体的客户包括了AMD、IBM、英飞凌、三星和Agere等 。
2000年 , 该公司被淡马锡控股全资子公司STEngineering收购 。 也是在这一年 , 新加坡生产了价值840亿新元的包括半导体在内的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 , 占据当年全国制造业总产出的52.7% 。
1997年 , 新加坡另外一家本土半导体企业联合科技(UTACGroup)正式成立 , 并于1999年开始运营 , 为各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存储器 , 混合信号/RF和逻辑集成电路)提供测试和组装服务的提供商 。 2006年底 , 被Gartner评为第五大独立的半导体测试提供商 。
在此期间 , 英飞凌、美光、HP、ST等大厂也纷纷前来新加坡建厂 。
其中 , 始于1970年的西门子的英飞凌在新加坡也已有50多年的历史;HP公司在1980年代率先把芯片设计中心引入新加坡 , 这是HP在亚洲的第一个芯片设计中心 。 1987年 , HP公司又在新加坡设立了第一个海外芯片生产制造厂;1985年 , SGS-Thompson(1998年更名为“意法半导体”)成为第一个在新加坡设立前端芯片生产基地的半导体公司;1993年 , 由TI , HP , 佳能等联合投资的DRAM公司新加坡技术半导体建成 , 带动了新加坡半导体技术的升级;美光自1998年通过收购德州仪器的存储器业务进入市场...
除了IC晶圆厂之外 , 还有多达15家以上的国际IC公司 , 包括TI、NEC、Hitachi、AT&T、AMD、Harris、HP等 , 从1960年代开始在新加坡就设有封装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