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丽格扩张步伐停滞,医美生意为什么这么难?

文|申吉
“医美面膜”争相上市 , 让人们得以窥见医美行业的暴利 。
以巨子生物为例 , 招股书显示 , 2021年 , 其营收为15.52亿元 , 同比增长30.41%;毛利为13.54亿元 , 毛利率为87.2% 。
考虑到医美机构涉及更多的利益链条 , 并处于医美产业的核心位置 , 因此 , 想必很多人认为 , 医美机构或许比医美面膜厂商活得更为滋润 。
但事实并不如此 , 美商研究发布的数据显示 , 2021年 , 医美机构的净利率仅有10%左右 。 虽然联合丽格标榜自己为“目前市场上唯一医生自主创业的连锁机构” , 但细究不难发现 , 其依然没有没有摆脱“下游吃土”的宿命 。
联合丽格的“新故事”
从吸引投资人的角度来看 , 联合丽格不可谓不成功 。 爱企查数据显示 , 2014年-2021年 , 联合丽格完成十次融资 。 背后的股东不乏新氧万维、远洋资本等一线投资机构 。
联合丽格可以持续吸引投资人的关键 , 在于其讲了一个新颖的医美故事 。
央视市场研究显示 , 2021年 , 中国正规医美机构市场规模约为878亿元 , 黑市规模约为1367亿元 , 黑市医美市场规模占比高达60.9% 。
中国黑医美市场规模过大 ,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资本逐利 , 另一方面 , 也与医美市场医生紧缺有关 。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 2019年 , 中国合规医美机构为1.3万家 , 对应的医师需求量超10万人 , 而此时 , 中国医美行业实际从业医师数量仅为3.83万名 。
联合丽格扩张步伐停滞,医美生意为什么这么难?
文章图片
正是因为看到了上述矛盾 , 联合丽格将自己定位为“消费类实体医生创业平台” 。 简而言之 , 联合丽格希望帮助有技术但缺乏运营能力的医生搭建个人诊所 , 随后 , 这些诊所会被纳入联合丽格的医美网络 。
官方资料显示 , 截止2020年末 , 联合丽格已在全国近11个城市联合专业医生共同投资、运营及筹建了近50家医美机构 。 以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为例 , 其拥有3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以及2位硕士研究生导师 , 具有博士学历的医生11位 。
考虑到目前医美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透明、有关部门很难无缝监管 , 消费者难以甄别机构、医生资质 , 手术安全和术后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 联合丽格从医生的角度入手 , 一方面可以治愈行业的痛点 , 在无形中 , 其实也抢占了用户心智 。
医美行业的理想与现实
联合丽格无疑赶上了一个“黄金时代” 。
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 , 2016年 , 中国医美行业用户规模仅为280万人 , 到了2020年 , 这一数字增长至1520万人 。 美团发布的《中国医美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 , 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为1975亿元 , 年复合增速为15.2% , 高于全球医美疫情前10%的增速 。
联合丽格扩张步伐停滞,医美生意为什么这么难?
文章图片
此外 , 从渗透率的角度来看 ,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 , 2019年 , 中国中国医美行业的渗透率仅为3.6% , 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医美成熟市场动辄20%左右的渗透率 。
但吊诡的是 , 中国医美行业并没有如火如荼地发展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2019年 , 中国共有2600家医美医院倒闭;2021年上半年 , 医美相关企业吊注销1413家 , 比2020年一年多了近500家 。
这主要是因为 , 在行业草莽期 , 为抢占红利 , 成为头部企业 , 大部分医美机构纷纷祭出了“重营销而轻运营”的战略 。
华安证券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 , 医美机构的成本虽然近占营收的10%-20% , 但是终端营销获客成本占营收比例达高达30-50% , “成为侵蚀医美机构利润的主要来源” , 再叠加医生医护、房租水电、运营等成本 , 使得医美机构平均净利润仅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