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来历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那么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是什么呢?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1、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 。它是干支历中表达自然节律变化和建立十二月建设(月建设)的具体节日 。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设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 。二十四节气原是根据斗转星制定的 。北斗七星由天枢、天轩、天竺、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 。当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相应地区的自然节律也在逐渐变化 。因此,它已成为古代人判断节气变化的依据,即所谓的斗柄指向东方,世界是春天;斗柄指南,世界是夏天;斗柄指向西方,世界是秋天;斗柄指向北方,世界是冬天的星象规律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由北斗星斗柄旋转方向决定的,这种历法也被称为星历 。
2、据文献记载,中原商时有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名称,周期有八个节气名称 。3000多年前,中原开始用土圭法(圭表)测影,在河南洛邑测得世界的位置,定为土中 。圭表测影确立的冬至是周公第一个测量24节气的节气之一,以冬至为24节气之首 。土圭测影方法的本质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有五寸景长尺(相当于北回归线上立杆无影);冬至,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8尺高的标杆,夏至观察,中午的日影是1.5尺子,冬至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测土深,正日影,求地,测四时 。春秋时期的作品《尚书》中描述了节气 。商朝只有四个节气,周朝发展到八个节气 。西汉刘安的《淮南子》首次看到了二十四节气的名字·史记天文训练·《太史公自序》中也提到了阴阳、四点、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公元前104年,邓平制定的《太初历》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 。
3、目前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300多年前按太阳黄经度数划分的方法,自1645年以来一直使用 。从《宪历》到现在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回归黄道的位置(太阳黄经度数)来确定的,即在一个360度圆的黄道(天球上太阳一年的视觉路径)上,分为24等份,每次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按黄经度数编排 。即,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经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 。
本文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