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报道 , 一位抖音资深用户就表示 , 自己不会选择关闭个性化推荐 , “关了之后还是会到处推广告 , 不关还能筛掉一些我奶奶才看的视频 。 ”还有网友表示 , 如果真要关闭个性化推荐 , “那还不如不玩了 , 刷到的就完全不是想看的了” 。 这样来看 , “个性化推荐”开关不能说完全没用 , 但似乎用处也是有限的 。
平衡个性化推荐与隐私保护的办法
不得不承认的是 , 广告作为连接供应端与消费端的桥梁 , 本身就是一种合理存在 , 而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 , 包括广告在内的各类个性化定制在克服信息过载 , 更有效地匹配供需方面显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
从这一角度来看 , 个性化推荐并不需要为了变革而变革 , 而变革的核心目的仅仅是在提供更有效率的信息触达方式的同时 , 解决用户隐私保护问题 。 个性化广告和用户隐私应当可以共存 , 但前提是我们需要寻找共存的方案 。
实际上 , 传统媒体也有“个性化推荐” , 即如何让消费者更便利的方法 。 青年报、少年先锋报、参考消息、读者、半月谈、故事会等等 , 每家媒体 , 每家杂志都通过呈现独特的内容来吸引特定的读者 。 这些目标读者拿起报纸、杂志阅读 , 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看的东西 。
一个老者就不必在一大堆童话故事中去找一则国际新闻 , 一个少先队员也不用在一对讲家庭关系、年轻人婚姻的文章中 , 去找一篇作文范文 。 更具体的 , 一份报纸会分为国际、国内、评论、新闻、娱乐等内容 。 读者拿到后 , 也很容易直接翻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 因此 , 个性化是商业中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东西 , 依靠关闭个性化推荐来对抗个性化推荐的弊端并不现实 。
更本质的来讲 , 在广告场景下 , 受众其实不是个人而是需求 , 更准确说应该是需求的集合体 , 通过数据挖掘洞察需求是营销的本质和持续精进的方向 。 同一个人在不同场景下需求不同 , 不同的人在同一场景下可能需求相同 , 通过数据预测这些需求 , 并将广告信息更准确的对接需求产生消费决策影响 , 这就是营销数据挖掘 , 本质是需求挖掘而不是个人信息挖掘 。 广告定向找到适合的受众是广告行业一致持续追求的方向和价值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解决的路径还是回到了如何平衡个性化广告与用户体验的问题上 。 一方面 , 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个性化推荐的同时 , 要给予用户充分的个性化退出的权利 , 而不是像当前一样只是提供一个简单粗暴的开关 。
实际上 , 这在2020年12月10日 , 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的《移动互联网广告标识技术规范》中就已经初步提出 。 《移动互联网广告标识技术规范》 , 旨在形成一套中国广告协会互联网广告标识方案(CAID) , 要求做到有限唯一性、阶段一致性、连接性、可开关性、可重置性、匿名性以及稳定性 。
其中 , 可开关性要求CAID应通过有效方式 , 允许用户进行开启或关闭;可重置性要求标识应通过有效、合规的方式 , 允许用户进行重置 , 重置后的标识不可关联到重置前的标识;匿名性则要求标识应不与任何个人信息相关联 , 包括生成参数、服务过程等 。
另一方面 , 对于某些用户体验感不好的个性化推荐方式 , 给与用户更具体细化的选择权和拒绝权 。 个性化广告关闭不等于广告关闭 , 而是变成通用广告投放 , 通用广告很多并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 , 更多冗余广告会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里 , 也会引起消费者反感 , 如何找到广告主与用户之间更加平衡的方案是值得未来深入研究的 。
- 算法|选购电视注意区分!真120Hz和假120Hz区别很大,一文看懂如何辨别
- spring|字节的面试题到底有多难?大厂为何都注重算法?我们该如何应对?
-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今天我们常常谈及“AI赋能百业”|算法相对论|复旦教授邱锡鹏:神经网络还远远谈不上有意识
- 算法|反击起效了!英特尔、AMD两大美企“反水”,外媒:丢人现眼
- 算法|物超所值!1.08亿像素+12+256G,这款5nm旗舰售价不到2500!
- 算法|人民日报三揭马云,马云他到底干啥了?
- 算法|马斯克的加班王国
- 算法|小米在唯品会卖爆,性价比只是原因之一,两家公司初衷更重要
- 时间流比信息流好?只是用户不愿做算法的奴隶
- 地震波|AI算法实现光速级地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