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三鲜伊面成为方便面大王的华丰,遇到统一康师傅为何一碰就碎( 二 )
随之而来出现了不少跟风者 , 在知识产权不那么被大家看重的年代 , 华丰成为了无数后来者竞相模仿的对象 。 比如河北华龙 , 山东龙丰……一时之间 , 华夏大地 , 各路“华”“丰”争霸 , 好不热闹 。
文章图片
华丰成为了市场的宠儿 , 节节攀升的市场销量奠定了它市场霸主的地位 。 创始人熊毅武更是被大家冠以“中国方便面一哥” , “中国方便面大王”的称号 。
老板风光 , 华丰的员工也跟着赚了个盆满钵满 , 据说当时在华丰的普通员工 , 轻轻松松就能拿到2000的月薪 , 要知道 , 那可是在90年代 , 北京的房价也就1000多一平 。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 那时的华丰 , 地位基本就等同于现在BAT这一级别的大厂 , 能进华丰上班 , 是一种无上的光荣 。
做到这个份儿上 , 华丰可谓是相当成功了 。
文章图片
但相信大家都能看出一点:它的成功其实并不是很牢靠 。
可以认为 , 三鲜伊面因为有着真材实料 , 口味独到 , 所以才会卖得好 , 被市场认可 。
但更不能忽视的是当时的市场环境 ,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 , 处在高速发展的前夕 , 无论是市场还是消费者 , 对于新兴事物 , 都有着极高的好奇心和接受度 。
在方便面市场上 , 华丰的出现 , 填补了一个空白 , 所以它能在极快的时间里 , 占据市场 。
能否后续保持 , 才真正见功夫 。
不是有那么句话吗 ,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
很快 , 华丰就遇到了挑战者 , 90年代初 , 台湾的统一和康师傅 , 这两家企业异军突起 , 高调宣布进军内地市场 。
这两家企业 , 先是一下子推出多款口味来满足消费者多种需求 , 又通过干脆面自带调味和内附多种赠品的方式 , 拿下了年轻人市场 。
文章图片
短短几年间 , 康师傅和统一迅速占据了国内市场 , 曾经的一哥华丰毫无还手之力 , 败下阵来 。
华丰的第一宝座没能坐得太久 , 满打满算也没有十年 。
我们事后诸葛亮一下 , 其实华丰的衰落是必然的 , 康师傅和统一的入局也并不是主要原因 , 只能说是一个催化剂 , 加速了它的衰落过程 。
华丰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凭着三鲜伊面这一款“爆品” , 立足广东走向全国 , 并获得成功 。
稳稳占据市场之后 , 华丰却并没有抓住契机 , 开发新品来巩固扩大优势 , 仍然固守着三鲜伊面这一个“传家宝” 。
结果可想而知 , 随着外来品牌的不断涌现 , 消费者发现可供选择越来越多之时 , 华丰便显得是如此的“单调” , 原有的市场份额 , 逐渐被后来者蚕食 。
文章图片
华丰的衰落 , 从股份改制、国外资本入驻、直至创始人熊毅武离开 , 就已经注定避免不了 。
1992年 , 印尼的华人财团 , “金光集团”收购了华丰 。
成为华丰的新东家后 , 不差钱的金光集团雄心勃勃 , 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多家生产工厂 , 一股脑地推出了众多不同口味的新产品:华丰2000 , 华丰面馆 , 干拌一族 , 掌上脆 , 魔法士等 。
首先得承认 , 金光集团出发点不错 , 推出新品 , 本意在抢夺回原本属于华丰的市场 。
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 , 这些未经过市场调查 , 就推出近乎千奇百怪的口味 , 是否符合市场需求 。 金光集团 , 这个造纸业大拿 , 在快餐食品行业里 , 毕竟是个刚入行的新手 , 这些匆匆上马的新品 , 大部分都没能经过考验 , 很快就被市场所淘汰 。
- 哈苏|零基础拍大片堪比精修 这几款影像旗舰手机绝对靠谱
- 旗舰机|小米的存在感,仅靠红米支撑?
- 投资|亏205亿美元!孙正义的直觉靠不住了 软银愿景基金录得历史性亏损
- 本文转自:交通发布二十年前这是只有在欧洲才能看到的场景↓↓↓巨轮缓缓靠泊林立的桥吊提起集...|你知道吗?中国自动化码头有这么多“首个”!
- 伊隆·马斯克|马斯克的弟弟,靠种菜融了540万美元
- 又一块遮羞布被撕了,5G的发展还是得靠手机用户
- 从一年亏损百亿到汽车界最大印钞机,特斯拉靠中国实现华丽转身!
- 任天堂|隐私保护谁最牢靠?华为OPPO苹果旗舰强强对决,这家系统胜在全面
- 国内二手电商C2C模式弊端多现,二手交易哪里更可靠?
- 陈欧|3年败光120亿!昔日网红CEO陈欧,又靠着水杯走上了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