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外有什么权力 员外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员外,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 。古代朝廷官职,有正副之分,员外其实属于副职 。这些带有“员外”的官职,虽然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权,但是因为接近皇帝,机会多员外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指的地主豪绅 。

员外有什么权力 员外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我们在看很多影视剧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有钱有势的地主一类的人被称为员外,那么员外究竟是什么人呢?他是一个官职吗?员外其实是员外郎的简称,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
三国时期,魏国最早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晋朝初年又设置了,员外散骑侍郎,都是皇帝的侍从官 。南北朝时期经设置了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等等,都在官名上加了员外两个字 。
那么员外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他其实就是额外增设的官职不在编制之内的意思 。隋朝开皇六年,公元568年,隋文帝在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省的次官.
唐宋辽金元明清沿其制,都是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的正副主管 。当时的员外还掌握有实际的权力和职位 。但是到了明朝以后,员外开始变成一种闲置,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是渐渐的和财富联系到了一起 。
明清时期买官卖官的腐败现象十分严重,有钱的地主和商人,都可以用捐献银两的方式来获取员外这么一个官职,所以员外逐渐就失去了原本的含义,变成了土地壕绅的代称 。
后来的人们就索性直接将大地主,大商人通通地称为员外 。那么员外在民间的地方社会中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他们是往往扮演着政府官员与民众之间的中介人角色 。
置于地方政府官员共同管理当地事务的地方精英,因为乡村社会往往存在着官不下线的现象,政府官员很难对农村进行实质有效的管理,不得不依靠当地的地主豪绅的势力 。
【员外有什么权力 员外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因为地主员外们世代居于此地,熟悉乡里的风俗民情,并且与乡里社会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所以官府与地方员外合作也容易取得当地百姓的信赖 。
一方面,员外可以传达政府信息,消除官民之间的隔阂 。而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有力量保护自己,也有力量保护百姓,也往往作为地方利益保护人的身份出现 。
站在乡民的一边,和政府进行利益的博弈 。比如员外就有权出入衙门有权直接上书,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这样就可以为地方利益代言,反映民情民意了 。
当然,各地都会存在一些鱼肉乡里剥削百姓的残暴地主,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承认,乡里社会的大部分公共事务,还是需要员外们来牵头举办的 。
毕竟普通老百姓并没有足够的财力与物力,所以这其中员外的职责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第一,就是第一方安全组织乡民修建屋堡壁垒,抵御土匪的侵扰,或者组织乡亲们团练,和土匪与农民起义军做斗争 。
比如湖南地方组织的团练,与乡军就在打击太平天国的行动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员外的第二个职责就是新建工程,比如说精修水利以及呼吁建桥,还有就是要调节乡里的纠纷了 。
一般的乡里纠纷由家族内部的长辈来进行调节的,那么超出家族范围的主要由当地有名望的员外来进行出面调解了 。员外的第四个职责就是设立道德教化,经济互助,公益慈善组织,道德教化组织 。
有宋朝开始出现的乡约,明朝的申明亭,经济互助组织有地方设立的社仓,而员外壕绅优先担任社长,或者仓镇公益慈善组织,向义仓、义塾,义学、育婴堂 。
这都是典型,所以员外在古代社会当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员外地主的势力走向了没落,最终被淘汰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不过我们也不能轻易的忘记,这一特定的等级阶层曾在中国历史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