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长什么样子图片 野生银耳长在什么地方

野生银耳分布于我国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河南、江苏、湖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西等地 。野生银耳十分稀少,我们现在看到的银耳商品主要是人工培育而来的 。

银耳长什么样子图片 野生银耳长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道地药材图鉴之银耳!
野生银耳分布于我国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河南、江苏、湖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西等地 。野生银耳十分稀少,我们现在看到的银耳商品主要是人工培育而来的 。
人工培育银耳主要在福建、四川、河南、湖北、陕西等地,其中以福建产量最大,占全国总产量的95%以上,不同地区产量情况如下:
四川省通江县是银耳的传统道地产区,通江县陈河镇雾露溪畔的九湾十八包是银耳发祥地 。
目前,通江县各乡镇都有银耳的栽培,以陈河、涪阳、诺水河等乡镇产量较大,其中陈河镇是通江银耳的核心产区 。
福建银耳产量大、分布广,生产规模较大的有古田、周宁、寿宁、屏南、闽清、永泰、政和、尤溪、德化、诏安、云霄、平和、南靖、龙海、漳浦、长泰、华安等县市 。
以古田县银耳产量最大,商品称为“古田银耳”
河南银耳生产也有一定的规模,主要分布在信阳、南阳、卢氏等县市 。此外,湖北、陕西、云南、重庆等地也有银耳生产,产量相对较小 。
段木银耳与袋料银耳
银耳按培植的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段木银耳,一种是袋料银耳 。段木银耳是以天然的青杠木段来培植的银耳,袋料银耳是以棉籽壳、木屑、锯末等装袋后培育的银耳 。
四川通江、河南等地的银耳是段木银耳,福建以及其他的大部分产区银耳属于袋料银耳 。段木银耳品质较佳,但产量低,价格高,袋料银耳产量大,价格低,品质稍差 。
通江银耳道地内涵
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
通江县陈河镇雾露溪畔的九湾十八包是银耳发祥地,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湿度大,云雾多,温差大,常年云雾缭绕 。
在九弯十八包的山谷间,每当日落之后,缕缕地气从草丛中冉冉升起,同时,团团雾气也徐徐自天而降,到子夜时分,地气和雾气相互交接,融汇而成浓浓白雾 。
在山林间翻滚,从高处望去,整个山谷被浓雾笼罩,日出时达到最盛 。上午,云团慢慢散开,雾气渐薄,最后消失 。下午日落之后,又开始重复上述过程 。
正是这样的环境滋生了品质上乘的通江银耳,耳农们总结为“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 。
青杠树
通江银耳生长是以当地的青杠木作为生长载体的,所谓段木银耳就是截取青杠木段培育的银耳 。一般要生长八年以上的青杠树才能满足银耳生长的需要 。
通江县青杠树遍布大小通江河流域,资源丰富,并且由于青杠树具有很强的分蘖能力,砍后的树桩上会再发枝桠,而且是好几支 。
生长八年后又可以作为耳棒资源采伐了,这是通江银耳使用段木培育的基础 。
耳堂
现代耳堂与传统耳堂
通江银耳的培育是在耳堂中进行的,人们根据银耳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规律,搭建了专门用于种养银耳的堂子,当地人称为“耳堂” 。
传统耳堂是用土墙搭建,现在多是搭建塑料大棚,屋顶用塑料布与遮阴网遮盖 。耳堂能够人为调节光照、湿度,耳堂的搭建是否合理对于银耳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
需要精心的设计和管理,稍有差错就难以长出雪白的银耳,俗语“七分阴,三分阳,花花太阳照耳堂”就是人们多年搭耳堂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

银耳的生长需要适宜湿度,湿度需要通过喷水来调节,并且水要及其洁净 。
通江县茂密的山林之中,露水附着于草木之上、泉水渗出于山石之间,汇聚成细流,耳农从山中取出,在耳堂中喷洒,其洁净程度甚至比人的饮用水还高 。
稍不洁净,银耳就容易染病,甚至不能生长 。通江气候湿润、环境潮湿、雾露凝结,这是银耳生长的生命之水 。
生产过程
通江地区仍然沿袭了传统的银耳生产方式,生产过程较为复杂,概括起来包括前期准备、种耳、采耳、加工四个环节 。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耳堂搭建、耳棒制备、菌种制备三个方面 。
建耳堂
耳堂是银耳生长的地方,银耳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湿度、温度的调节等都需要通过耳堂来实现,因此耳堂建设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银耳的产量和质量 。
通江地区耳堂的建设是耳农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包括选址、搭建、消毒、喷灌设施等都要因地制宜 。
俗语云“七分阴,三分阳,花花太阳照耳堂”,这是耳堂建设的基本要求 。
制耳棒
通江地区是砍伐生长8年以上的青杠树为原材,再经过修整、截段、架晒、发汗、钻孔等步骤,做成木段,运至通风干燥、地势较高的架晒场架晒 。
制菌种
菌种同样对银耳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用从野生银耳中分离驯化培育出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优良菌株作为菌种,才能保障通江银耳道地品质的稳定 。
排棒
前期准备完成,就可以种耳了 。耳农们一般会2下旬到3月上旬(雨水节气后)接种 。接种后的段木就可以运进耳堂中堆在一起,让其发汗长出香灰霉 。
然后将发汗后的耳棒排开,要想银耳长出、长好,生长过程中光照、温度、湿度的调节必不可少,要根据当地的天气变化和银耳的生长情况不断调整,需要精心的管理 。
采摘
银耳菌种经过2-3个月的生长,当银耳成熟,耳片散开,手触有一定弹性并有粘液时就要采摘了,按采大留小,采弱留强的原则 。
用手采下整朵银耳,放在竹篮内或竹筛中,一般隔5-6天可采摘一次 。
剪根
刚采摘下来的鲜银耳要先修剪耳脚,在修剪耳脚时,既要修剪好硬脚和黑蒂,又不能修剪过度,必须保持朵型完整 。
淘洗
修剪好之后就可以淘洗了,一般用流动的山泉水快速淘洗,这样能够洗净银耳,又能避免银耳在水中浸泡而影响朵形和品质 。
烘干
淘洗干净的银耳沥干之后要及时烘干,烘干是先把淘洗好的银耳按不同大小平铺在不同的竹盘上,放进烘房,用青杠木做柴,烘烤约4个小时,才能完成 。
如果一次烘干量较大,就需要长达10个小时烘烤 。
分级
烘干后的银耳根据朵形、大小进行分级,分级标准并不严格,总的来说有特大朵、大朵、中朵、小朵、耳花五种 。
【银耳长什么样子图片 野生银耳长在什么地方】收获得来不易,需要耳农付出极大的细心、耐心和匠心,而收获的多寡,还是要看天意,每一朵银耳都是大自然恩赐的珍品,弥足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