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巨头“困在”社区团购里( 二 )


既做不出规模 , 也做不出利润 , 巨头收缩战线也就不难理解了 。 而规模和利润未达到预期的根源在于 , 巨头对赛道存在误判 。
【团购|巨头“困在”社区团购里】/ 02 /
高估了规模 , 低估了难度
巨头的误判主要在两点 , 高估了社区团购的市场空间 , 低估了社区团购的盈利门槛 。
在行业早期市场大多认为社区团购将是万亿级别起步的市场 。 但随着业务发展 , 十荟团创始人认为 , 社区团购市场规模在5000亿 , 而部分研究机构得出的结论则是3000亿 。
市场规模不达预期 , 供需两端都有原因 。 在需求端 , 零售的核心需求是“多快好省” , 社区团购以“省”切入 , 较其它业态形成了业务差异化 , 但业务差异化造成市场差异化 , 最终使其覆盖的市场有限 。 某位为社区团购提供商业咨询的专家认为 , 以“省”为定位的社区团购 , 最终覆盖的市场规模在几千亿之间 。
在供给端 , 社区团购的SKU有限 , 限制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 根据国海证券数据 , 社区团购SKU数量仅为传统商超的1/16 , 长期看 , 其SKU天花板远低于传统商超 。

除终端自提点面积限制SKU丰富度外 ,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 , 社区团购本身的商业模式导致SKU数量有限 。 社区团购采用“共享仓-中心仓-网格仓-团点”的仓配模式 。 其中 , 共享仓将供应商产品进行称重、包装等标准化处理 , 可提前备货 。 中心仓和网格仓主要作用在于分拣 , 不能提前备货 。
在预提模式下 , 中心仓和网格仓分拣压缩至以小时为单位 , 其分拣SKU存在上限 。 具体来说 , 仓库分拣流程是 , 先把每种SKU数量分别汇总一次 , 再逐个按SKU对所有订单进行分货 。 这意味着 , 同样商品数量下 , 每多一个SKU , 都会带来更多的分拣次数 , 而单位时间内分拣次数一定 , 平台需要平衡SKU数量及产能(分拣产品数量)的关系 。

此外 , 大多数品牌商为维护价格体系 , 并未进入社区团购渠道 , 也不利于行业规模扩大 。
不仅规模不及预期 , 巨头也低估了社区团购的盈利门槛 。 正如上文所言 , 即使取消补贴后 , 巨头利润率仍为负 。 美团优选内部人士也表示 , “业务做了一年半 , 内部复盘得出的结论是 , 业务难度远超预期 , 接下来5-10年都会持续亏损” 。
原因在于 , 巨头低估了社区团购生意的难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
首先 , 巨头低估了供应链建设的难度 , 社区团购试图产地直采 , 进行流通环节优化 , 降低成本 。 但从进程看 , 即使行业TOP2的直采比例也低于15% 。
巨头难直采的原因是 , 农业存在分散特性 , 想要保持品类丰富性 , 需要多地域集采 , 但生鲜品运输过程货损高 , 如果没有绝对的集采规模优势 , 集采产品运往销地 , 其产生的成本可能高于直接从本地批发商处采购 。 再者 , 相比直采公司 , 社区团购单量较少 , 部分品类难以形成集采规模 。
抛开直采 , 社区团购的货品也没在一批手中 , 而是在二批或三批手中 。 原因在于 , 一批大多经营一个品类 , 且以箱为单位出售 。 而社区团购出售单位是300克、500克 , 并要求批发商进行商品分拣打包 , 增加人手为社区团购打包对一批并不划算 。
而二批、三批市场竞争更激烈 , 愿意抓住社区团购这颗“大树” , 且其经营多品类 , 也使社区团购品类采购更便利 。 采购链条长造成上游成本高 。 国信证券显示 , 相比直采 , 二级批发商加价率将提升30个百分点 , 损耗率将增加9个百分点 。
供应链带来高成本的同时 , 巨头也低估了标准化难度 。 社区团购将生鲜打包成标准品售卖 , 但农产品很难标准化 。 以重量为例 , 生鲜很难精准把控每一份的重量 , 为了用户体验 , 商品重量只能多 , 不能少 , 这导致额外的商品成本 。 某社区团购CEO透露 , 其额外增加的商品成本将能到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