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疆从无人机中来,极飞到无人机中去( 三 )


而且从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大疆与极飞之间不同路径的对比:简言之 , 如果将大疆的商业路径总结为“从无人机出发 , 去往农业应用场景”的话 , 那么极飞的商业路径就是“从农业思考出发 , 落脚无人机平台” 。
待解的商业化与应用难题
虽然农业的机械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 但这不代表当下的植保无人机行业就没有问题 。 第一 , 我们疑问重载无人机是不是一个伪需求 , 或者说 , 它是否真正适合当下的农业环境?现在火热的大载重无人机或许是植保无人机企业相互倾轧、竞争的产物 , 却不一定适合植保无人机由人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的过渡定位 。
【东莞|大疆从无人机中来,极飞到无人机中去】一是无人机的续航或许天生的不适合大载重作业 , 即便厂商拼命强化电池寿命、充电速率和无人机飞行性能 , 但也不能遮盖无人机其实只能在天上飞个几分钟的现实情况 。 例如目前大疆旗舰T40在满载(30000mAh起飞重量101 kg)情况下仅能工作6分钟 。 如此一来 , 无人机“标称”的作业效率或许只是镜中水月 , 实际操作中极难达到 。
二是在适用机械化生产的平原地带 , 如黑龙江、新疆等地 , 大载重无人机的工作效率无法与地面机械媲美;而在小块地较多、比较适合植保无人机的地区 , 大载重无人机又没那么必要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种植规模较小的农场实际上无力承担无人机高昂的价格;种植规模较大的农场适用无人机的场景和时机又比较有限 。
第二 , 植保无人机能否挑起极飞设想中的智慧农业的大梁 , 还有待考量 。 在极飞以无人机为硬件、XSAS系统为软件的解决方案中 , 无人机在整个系统内的作用实际上是被弱化的 , 反而是软件系统变得越来越突出 , 那么数据在应用场景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 在这里面 , 极飞的尴尬之处就在于它有心做 , 但保有量不够大;大疆无意做 , 但它占有最大的市场 。
而且 , 在优点之外 , 极飞这一套以数据为底、植保无人机为抓手的商业模式或许并不通用全国 , 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中大农场和较大规模承包农田服务的 , 规模小的农场可能根本无法承受这套系统的价格 。 也就是说 , 极飞的模式想要从大规模农场扩展到小规模田地 , 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而且还需要一定的运气 。
总的来说 , 大疆和极飞在植保无人机领域的持续发力 , 说明二者都在思考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去嵌入到具体的农业生产场景之中 。 但中国农业复杂的问题 , 绝不是某一两家公司一两年就能解决的 。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 无论是大疆还是极飞 , 无论选择哪条路径 , 都应该有长期主义的思想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