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困于算法围城,年轻人躲不过的\算计\

算法|困于算法围城,年轻人躲不过的\算计\

文章图片

算法|困于算法围城,年轻人躲不过的\算计\

文章图片



平台总在“猜”你喜欢什么撰文/ 黎炫岐
【算法|困于算法围城,年轻人躲不过的\算计\】
编辑/文   婕
商品的优惠券、最新的直播预览、当天的热门新闻、你可能感兴趣的动态……当你的手机不断跳出这些推送弹窗 , 无论你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身份 , 拿起手机的那一刻你就很难不受到算法的影响 。
过去几年里 , 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问题频繁进入公众视野 。 而为了规范算法推荐技术的应用 , 2022年3月1日起 , 由国家网信办联合多部门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也正式施行 。
然而 , 两个月过去了 。 在“算法”中生活的我们 , 似乎没有任何改变 , 无论是被密集的种草推荐推入消费主义的漩涡 , 还是遭遇大数据杀熟 , 亦或是被困于相似内容的信息洪流……
“if you'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 正如Netflix此前推出的纪录片《智能陷阱》中提到的这一句 , 即便很多时候我们不在意这些APP广告和手机里的任何推送 , 并不为此买单 。 但事实上 , 无形之间 , 我们每天被迫看到这些推送和广告时 , 我们自己本身也成为了商品 。
“别问 , 一问就是我买得最贵”

Mira 被杀熟专业户
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 , Mira已经习惯了每个平台注册多个账号 , 每隔一段时间就切换使用 , 目的只有一个——不被杀熟 。
30岁的Mira在成都一家外企工作 , 常点外卖 , 也爱和大家分享新购入的好物 。 但从去年开始 , Mira在和同事们聊天时发现 , 自己买的大部分东西都比别人贵一点 , “别问 , 问就是我买得最贵 , 小至点个外卖、买个洗发乳和电影票 , 大至买张机票订个酒店 , 有时候也就贵个一两块 , 有时候差价能有几十到上百 。 ”
“如果对比了还能知道自己被杀熟了 , 但更早些时候根本没察觉 , 可能都被杀熟无数次了却不自知吧 。 ”于是 , Mira开始下意识留意和对比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杀熟 , 并且试图“用魔法打败魔法 。 ”切换多个账号比价后再下单 , 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步 。
也正是这个过程中 , Mira才发现 , 被杀熟的情况远比自己想象中更多 。 比如 , 她常年会使用一个固定手机号购买一些平台的会员 , 包括网盘的普通会员 。 后来某次她的会员到期 , 她按照惯例想选择充值 , 却发现该网盘已不支持续充普通会员 , 只能购买更贵的超级会员 。 直到最近她用一张新的手机号注册并购买了会员后才发现 , 原来新用户仍可以购买普通会员 , 且有新用户优惠 , 价格远比自己之前使用老账号购买时低 。
又比如 , Mira手机套餐内的流量不太够用 , 她常常需要在月底购买流量包 , 最近一次续充时 , 她下意识让很少购买流量包的同事进入同样的购买入口看看价格 , “不比不知道 , 一比吓一跳 。 ”Mira没想到 , 连买流量都能被杀熟 , 同一款10GB的流量包 , 其他一切内容都一样 , 但同事购买价格为10元 , Mira的购买价格则是15元 , “算法简直无孔不入 , 这种你也没办法切换购买账号 , 只能认栽 。 ”

流量包“杀熟”
不过 , 最令Mira生气的是 , 有时候自己明明是VIP , 购买商品时的价格也会比普通新用户的价格更高 。 她之前开通了唯品会的自动续费VIP , 时不时会打开app逛一逛 , 但四月初她在购买一条裤子时 , 分别登录了男友和同事的账号进入下单界面 , 却发现男友和同事的购买价格都比自己的低 , “他们平时都不怎么用 , 我连续几年续VIP不就是为了买东西更优惠吗 , 结果反而是主动交钱去被薅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