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困于算法围城,年轻人躲不过的\算计\( 三 )


在各种平台看商品推广直播时 , 唐若茹也常常懊恼自己控制不了购买欲 , 但最后仍禁不住主播的诱惑 , “明知是坑 , 但我还是会忍不住往里跳 。 ”
而这样极度依赖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种草机制” , 还带来了一种后遗症——不翻翻大家的笔记和推荐 , 不看看博主的直播和测评 , 就无法下单 。 “哪怕只是一杯奶茶 , 或者只是一双拖鞋 , 我都需要耗费好几个小时去翻看别人的推荐 。 ”唐若茹意识到 , 自己浪费的不仅仅是金钱 , 还有时间 。


像唐若茹这样的Z世代也并不是少数 , 融360维度的调查数据显示 , 短视频平台的数字营销内容最影响Z世代群体的消费购买决策 , 超60%的受访者表示被影响 。 并且 , 56.26%的年轻受访者表示会被社交平台上的各领域内容种草 。
不过 , 也有一些变化正在发生 , 在豆瓣 , 已经有“消费主义逆行者”这样的小组诞生并拥有超过33万名成员 , 与此类似的还有“下单前冷却小组”“低消费研究所”“平价替代小组” , 小组内的成员们虽然采取着不同的行动 , 但有着共同的目标——不盲目跟风流量推荐、不陷入算法制造的伪需求 。
“内容千篇一律 , 可我就是停不下来”

木树 短视频沉迷患者
比起唐若茹和Mira , 木树比起钱包 , 更担心自己的时间 。 最近每天深夜 , 他都忍不住问自己 , “时间去哪儿了?”而答案他也是心知肚明的 , “都花在刷短视频上了 。 ”
29岁的木树是一名销售 , 在他的手机里下载了多个短视频平台 , 而为了不错过每个平台的内容 , 他的时间被这些平台划分切割为一些固定的碎片 , 比如“早上上班坐地铁会打开抖音 , 上班期间去厕所时可以刷刷微博上的短视频 , 中午午饭时间则可以看看B站 , 下班路上则会打开快手 , 至于回家收拾好正式开始休息时 , 便可以几个平台轮流刷着看 。 ”木树称 , 这几乎成为了每天的日常 , “少看到一个关注博主的更新 , 都会很不舒服 。 ”
但除了木树关注的博主 , 他往往还会花很多时间在平台推荐的相关视频上 , “顺手一滑 , 很容易就一直滑下去了 。 ”尽管木树也意识到 , 当自己点开某一个类型的视频后 , 很长一段时间里平台推送的都是高度相似的内容 , “要么是相同的背景音 , 要么是同一款滤镜 , 要么就是同样的主题 。 ”
久而久之 , 木树常常直到深夜才会意识到 , “眼前的内容千篇一律 , 背景音都已经听腻了 , 可我就是停不下来 , 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这块屏幕上 。 ”
不仅是木树 , 木树发现 , 自己的同事和很多朋友也是如此 , “常常还能收到他们分享的短视频 。 ”

图片来源:纪录片《智能陷阱》
《智能陷阱》这部纪录片里 , 其实也曾提到这种现象 , “人们认为算法的设计是给他们真正想要的 , 但其实不然 , 算法其实是在试图找到几个非常强大的兔子洞 , 试图找到哪一个兔子洞最贴近你的兴趣 , 然后 , 如果你开始观看其中的一个视频 , 它就会不停继续推荐 。 ”而人们一旦习惯了这种状态 , 则很容易被算法操纵 。
而木树也开始慢慢察觉到 , 尽管自己看的短视频多了 , 但这似乎并不等同于自己的眼界增长了 , “算法根据你的浏览记录 , 会一直推送你爱看的东西 。 某种程度上这种算法其实反而局限了我们的视野 , 你只会一直待在一个你熟悉的大圈子里 , 看那些你已经很熟悉且一看就喜欢的内容 , 而不会真正学到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