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达官贵人喜欢吃“天福号”的酱肘子 猪肘子是哪个部位

【清朝达官贵人喜欢吃“天福号”的酱肘子 猪肘子是哪个部位】
1.肘子是猪的腿肉,分成前肘,又称前蹄髈,其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常带皮烹调,肥而不腻 。宜烧、扒、酱、焖、卤、制汤等 。如红烧肘子、菜心扒肘子、红焖肘子;后肘,又称后蹄髈,因结缔组织较前肘含量多,皮老韧,品质较前肘差 。其烹调方式,和用途基本同前肘 。2、相传老北京的“天福号”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至今已经260多年了,据老人们说它还有着一段传奇的经历:乾隆三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领孙子来京谋生,与一山西客户合伙在西单牌楼东转角处开了一家酱肉铺,运营酱肘子、酱肉和酱肚等 。但店内窄小,无名无号,所以一直低迷 。一天,刘凤翔到市场拿货,见旧货摊上有一块旧匾,上书“天福号”三个颜体楷书,笔锋苍劲有力,刘凤翔认为这匾有上天赐福之义,因此买回悬架自家门匾以上 。小店以此取名后,生意日渐兴旺 。天福果然来临 。从前的酱肉铺都是晚间制做,白天售卖 。一次刘凤翔的后人刘抵明晚间守灶,不料睡着了,肘子煮过了火,他心里非常着急,只能将这锅炖烂的肘子反复加工梳理,勉强售卖 。正好,有一位刑部老爷买后现场品味,称:“今日的肘子酱的好,又酥又嫩,不腻口,不塞牙,口感香绵 。”不一会儿,还有一位宫内太监来买肘子 。太监走后,刘抵明害怕大难临头,然而却又一次福从天降 。从此,刘抵明用心研究总结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并在选材加工上,越来越严,酱肘子的品质也越来越好 。因此,清朝的王公贵族都喜欢吃“天福号”的酱肘子,“天福号”也随之名声大振 。相传慈禧尝到之后也很欣赏,并赐予“天福号”一块腰牌,要求每日定量送入宫中 。从此“天福号”制作的酱肘子,便成为清朝的供品 。在民间的名气越来越大 。据天福号的老师傅王守祥说,他过世去的师傅盛素海生前曾给宫里送过酱肘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