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俊数学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线段公理|中美欧争相研发飞行汽车,何时能真正起飞?

采访人员|唐俊
数学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线段公理 , 即“两点之间 , 线段最短” 。 而在人类的交通出行方式中 , 只有飞行最容易实现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距离 。
继民航班机和直升飞机之后 , 飞行汽车被视为下一代大众空中交通工具 。 目前 , 中国、美国、欧洲都在积极研发飞行汽车 , 部分地区开启试点 , 一些企业已经上市 。 但飞行汽车要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 仍需要一定时间 。
企业争相研发“飞车”
顾名思义 , 飞行汽车既可以在空中飞行又可以在地面行驶 , 但目前大部分产品更加注重飞行功能 , 几乎放弃了地面行驶功能 。 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的飞行汽车 , 被视为下一代颠覆性的个人交通工具 。
飞机和汽车结合的想法早在100年多前就有人提出 , 但直到2009年3月 , 世界首辆飞行汽车“飞跃(Transition)”才首次试飞成功 。 最近几年 , 飞行汽车研发者越来越多 , 包括航空厂商、传统车企、创业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等都加入探索的行列 , 新产品不断涌现 。
参与飞行汽车研发的公司主要集中在中美欧等地 , 包括斯诺伐克的AeroMobil , 德国的Lilium和Velocopter , 美国的KittyHawk、Archer和Joby , 英国的Vertical和VRCO , 荷兰的PAL-V , 中国的亿航和小鹏等新兴企业 , 以及空客、奥迪、吉利、丰田等传统车企和航空企业 。
技术路线不同 , 各家企业研发的飞行汽车外形也不尽相同 。
记者  唐俊数学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线段公理|中美欧争相研发飞行汽车,何时能真正起飞?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Lilium官网
记者  唐俊数学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线段公理|中美欧争相研发飞行汽车,何时能真正起飞?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PAL-V官网
记者  唐俊数学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线段公理|中美欧争相研发飞行汽车,何时能真正起飞?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小鹏官网
记者  唐俊数学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线段公理|中美欧争相研发飞行汽车,何时能真正起飞?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亿航官网
虽然这些企业已经生产出了各自的飞行汽车 , 但均处于试点飞行状态 , 全世界还没有一条正式商业运营的飞行路线 。
市场未启 , 资本先行 , “飞车”行业已有多家公司上市 。 2019年底亿航在美股上市 , 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飞行汽车公司 。 美国Archer和Joby、德国Lilium、英国Vertical等公司 , 也通过SPAC(即借壳)形式成功上市 。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于占福对界面新闻分析 , 目前研发飞行汽车的新锐企业仍以欧美为主 , 欧洲的公司最为活跃 。 中国公司入局也比较早 , 产品跟国际上相比没有明显的时间差 , 也属于第一梯队 。
按照摩根士丹利的预测报告 , 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在全球将形成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 到2040年达到1.5万亿美元 。
虽然飞行汽车市场如此活跃 , 但要正式开启商业飞行 , 仍然面临来自技术、政策和运营场景的约束 。
飞行的“阻力”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 飞行汽车飞起来不成问题 , 能飞多远却是个问题 。
飞行汽车一般通过电池提供能量 , 由于需要克服自身在空中的重力 , 不能无限制叠加电池 , 导致飞行汽车的续航时间普遍较短 , 例如亿航216满电可飞行15-40分钟 , 然后又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充电 。
飞行汽车能否飞的更远 , 取决于电池技术是否会取得突破 , 或者借鉴一些新能源车的换电模式 , 设计成可快速拆卸的电池 。 只有续航解决后 , 才有更多的运营场景可以想象 。
噪音也是一个问题 。 飞行汽车的螺旋桨在工作时会产生高分贝的噪音 , 虽然可以通过隔音材料实现飞机内部降噪 , 但低空飞行时有可能影响飞机外的城市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