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美团“困”在团购里( 二 )


美团优选团长杨艳英在自己314人的微信群里 , 悄悄给另外两个团购品牌“打工” 。
最早 , 她只是美团优选的团长 , 但碍于收入 , 她只能同时兼任多个团长 。
作为美团优选团长 , 她最重要的收入来自拉新和订单分成——新用户下单后 , 杨艳英能获得20元左右的“提成”;她的订单分成比例约为总订单金额的5% 。 在4月“提成”最低的一天 , 杨艳英只收到了9.26元 。
每天早晨7:30~8:30 , 杨艳英需要到路边去等待送货的美团优选货车 。 美团优选的货车司机不仅会携带过去一天订单内的货品 , 还会携带一些新货——他们奉命向团长介绍并推荐这些产品 , 如果团长愿意在团员群里推广这些产品 , 会获得更高的提成比例 。
但杨艳英很少会选择这些新品:选择订单之外的新货 , 意味着杨艳英需要自掏腰包先买下货物 , 然后凭借一己之力去微信群里“招揽卖货” , 如果最终卖不出去 , 这些货物只能杨艳英自行解决 。 杨艳英的犹豫隐含着美团优选过去一年的“推货逻辑”——团长和价格补贴是最为关键的推货引擎 , 那些在美团优选里“卖上量”的货物 , 或者是平台砸了大钱以超低价迅速获得人气 , 或者是团长不遗余力地推广并通过“小区内”社交裂变拉高销量……
但美团优选的两个“推货”引擎都遭遇“卡壳” 。
和2021年上半年相比 , 杨艳英的拉新和卖货动力已经下降:在美团优选补贴最猛的时候 , 拉新的提成甚至可以超过100元/人 , 而订单分成比例也远远高于5% 。 当时在微信群里 , 杨艳英不仅会主动力推产品 , 甚至会拍摄烹饪食材的视频分享 。 但2021年四季度开始 , 美团优选的补贴力度迅速降低 , 杨艳英发觉自己作为团长的收入迅速下滑 , 她相识的几个租房子做团长的纷纷退圈(因为收入无法承担房租) , 剩下的都是她这样住在小区内的业主或者在小区附近有小店的店长 。
低价策略也正在消亡 , 从三季度开始 , 一些超低价格产品从美团优选平台上逐渐消失 。 一方面是受限于价格政策 , 但另一方面则是美团优选以往的“低价模式”难以为继 。
在美团优选的体系内 , 经销商是履约者:他们需要通过“竞价”的方式 , 每天清晨把货品在平台上架 。 同品类产品 , 需要面临竞价——只有那些价格最低的产品能够保留在货架上 , 并获得部分推广资源 。
在经销商眼中 , 美团优选是强势的 。 在2021年上半年美团优选烧钱最猛的阶段 , 平台一旦发现供货方提供的不是“全网最低价”便会一票否决地从此取消供货商合作身份 。 (这里的全网最低价 , 是指在所有社区团购平台上 , 同一供货方要把给予美团最低价)
经销商需要付出的不仅是“低价” , 还有履约成本——他们需要把货物运送到美团的仓库中 , 并承担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
让经销商们背负如此大压力依然趋之若鹜的根源是流量 。 凭借巨额的补贴和主APP引流 , 美团优选是2021年用户增速最快的社区团购平台 , 而当时圈内对于社区团购“下半场”的前景依然看好 , 部分经销商抱着“不想错失风口”的心态豪赌社区团购 。
硬币的另一面是 , 美团通过这样“决绝”的控价、控成本策略 , 让平台上的产品尽可能保持低价 , 与此同时美团优选还通过优惠券、免减卷、首单活动等方式进一步让利用户 , 于是一大批位于下沉城市的高价格敏感度用户迅速被吸引 。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 美团优选的用户激增超过1.5亿 , 由于美团优选和美团主APP绑定 , 这些新增用户被纳入到了美团用户池中 , 于是在资本市场中 , 美团呈现出了一个新且足够吸引人的故事:在各大平台都为拉新发愁时 , 美团成为了年内新增用户最多的头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