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一些大城市 , 有固定的娱乐场所 , 人们称之为瓦舍 。在宋元时期兴盛一时的民间艺术演出场所“勾栏瓦舍” , 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 具有独特的地位 。瓦舍是城市商业性游艺区 , 也叫瓦子、瓦市 。瓦舍里设置的演出场所称勾栏 , 也称钩栏、勾阑 , 勾栏的原意为曲折的栏杆 , 在宋元时期专指集市瓦舍里设置的演出棚 , 成为盛极一时的名俗 。瓦舍的规模很大 , 大的瓦舍有十几座勾栏 。
历史
中国宋元时期兴盛一时的民间艺术演出场所“勾栏瓦舍” , 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 具有独特的地位 。它不光与中国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戏剧——杂剧与南戏的演出相联系 , 而且也是当年全国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 。遗憾的是 , 曾经风靡了400年的“勾栏瓦舍”的演出样式 , 在600年前已经消亡 。
宋元时期 , 人们把商业性游艺场所称为“瓦舍”(或称“瓦子”“瓦市”“瓦肆”等) , 而在瓦舍里设置的剧场称作“勾栏”(或称“勾阑”“钩栏”等) 。为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 , 谓其‘来时瓦合 , 去时瓦解’之义 , 易聚易散也 。”至于“勾栏”的名称 , 则最早始于《水经注·河水》:“吐谷浑于河上作桥……施构栏 , 甚严饰 。”唐代李商隐《倡家诗》有“帘轻幙重金勾栏”句 。到了宋元时 , “勾栏”的名称被专指为演出场所 。《书言故事》中明确地说明:“俳优棚曰钩栏 。”
据廖奔先生在《中国古代剧场史》中的考证 , 勾栏兴起于北宋仁宗朝以后 , 衰竭于明代中期以前 , 历时约400年 。在宋室南渡以后 , 在北宋兴盛起来的勾栏被带到了行都临安 。这以前的临安(杭州)是没有勾栏的 , 在宋室南渡以后 , 大量的北方军士涌入临安 , 为了让他们有一个娱乐的地方 , 就把勾栏也迁移到了这里 。后来从军队发展到了市井 , 勾栏就这样在临安兴盛起来了 。
文章插图
结构
根据耐得翁《都城纪胜》、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杜善夫《庄家不识勾栏》、无名氏《汉钟离度脱蓝采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和当代学者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等文献记载 , 经过总结归纳 , 得出了如下的关于勾栏的结构资料:
1.整个勾栏剧场是木结构的 , 而且是全封闭的 , 只有一个门供观众进出 。
2.勾栏内部 , 舞台分为前部的“戏台”和后部的“戏房” 。戏台周围是用栏杆围起来的 , 所以叫“勾栏” , 它是画着各种花纹的(见莫高窟112窟《西方净土变》壁画局部) 。戏台与后台的戏房用“鬼门道”相通供演员进出 , 戏台与戏房之间用“神巾争”隔起来 , 它的上面画着神像(见山西洪洞霍山明应王殿壁画杂剧作场图) 。3.观众席分为神楼、腰棚 。神楼是正对着戏台而位置比较高的地方 , 放着供奉的梨园神之类的神灵牌位 , 也可以放观众席;腰棚就是围着戏台的木制的观众席 。观众席里是没有站席的 , 每个观众都有座位 。座位是不编号的 , 先到先坐 。
4.在观众席中还有等级 , 有“金交椅” , 还有“青龙头” 。金交椅是留给皇帝坐的 , 当然是在舞台正中最近处 。按照古代“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 “青龙头”在舞台的左侧下场门附近 , “白虎头”在舞台右侧的上场门附近 , 都是最好的位置 。
5.舞台的一侧有“乐床” , 原本是放置乐器的地方 , 在勾栏中成为乐队演奏时坐的地方(见山西稷山马村五号金墓杂剧雕砖“乐床”图) 。
6.勾栏的大门入口处 , 贴有“招子” , 是花花绿绿的 。上面写着当天演的是什么戏和名角姓名等 。
7.大门入口处还挂有“旗牌”“帐额” , 旗杆上挂着“靠背” 。这些东西的样式都没有留下来 , 现在已无从可考 , 但可以从其他的画面中参考 。帐额是绢质的 , 上面写着金字 , 横挂在大门口的类似横幅的东西 。
【宋元时期青石绣墩 宋代民间艺术精湛】
- 三国时期的冀州位置在现在的河北的中南部 三国冀州是现在的哪里
- 春秋战国周天子为什么不扩张 战国时期周天子有兵吗
- 清朝时期的鳌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鳌拜是忠臣吗
- 简短介绍三个历史阶段 春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时期
- 吕氏春秋是谁的代表著作 吕氏春秋是什么时期的书籍
- 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奉孝是谁
-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三国志作者是谁
- 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为惨重的一次海难 泰坦尼克号沉没时间是什么时候
- 什么地方产的青石最好 中国哪里的青石质量好
- 宋朝时期的南唐是现在什么地方 南唐在宋朝后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