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演出行业的自救与破局

疫情冲击下,演出行业的自救与破局
文章图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川研究所(ID:caijingyanjiu) , 作者:周哲浩 , 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提及疫情对文艺以及线下演出的重创 , 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院线票房的惨淡和各类音乐节的取消 。 刚刚过去的清明档 , 电影票房回到了10年前的水准 。
当人们感慨已经很久没有去线下看演出的时候 , 另一边的演出从业者面临的情况更加严峻 。 对观众而言 , 看演出是丰富生活的选择 , 对从业者 , 演出却是饭碗生计的刚需 。
从2月中旬至3月中旬期间演出取消或延期的场次超过4000场 , 3月下旬约80%的项目停演或延期 。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测算 , 至3月底全国取消或延期的场次约9000场 , 占一季度专业剧场、新空间演出总场次的30% 。
能占据媒体版面的停摆报道 , 大多是人们关注度高的领域 , 比如音乐节和话剧 。 摩登天空的创始人沈黎晖就在采访中表示 , 公司不仅收入断崖式下滑 , 还得承担已经立项筹备项目的前期投入成本 。
一些细分的领域和行业很容易被忽略 , 比如传统戏曲 。 但疫情对戏曲从业者造成的冲击可能更为严重 , 因为这本就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 , 缺乏资源 。 某种程度上 , 从业者更孤立无援一些 。
来自宁波象山县一个民营越剧团的小生演员陈誉 , 2020年只演了20多场戏 , 作为对比 , 平时剧团一年可以有200多场演出 , 那一年她的年收入不足5万 , 剧团也解散了[1] 。
如何突破困局 , 成为了各个演出行业面前共同的难题 。
01探索:演出必须继续
在文艺领域停摆并不算罕见 , 但疫情导致的停摆与以往相比有着三个显著的不同 。
首先 , 它的不确定性更大 。 由于疫情存在突发的情况 , 演出的取消往往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 前一天还在售票 , 第二天就出现退款通知的情况并不罕见 。
作为对比 , 好莱坞编剧工会历史上多次因为劳资问题停摆 , 但它的进程相对明晰 。 比如罢工的开始 , 以上一份合约到期为起点 , 而随着谈判的进行 , 新合约签订的时间也会逐渐明确 。 疫情带来的停摆 , 开始和结束都是未知的 , 这也让从业者制定计划更加困难 。
其次 , 停摆对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影响 。 一旦巡演中有城市因为疫情导致停摆 , 不仅这里的演出无法继续 , 整个巡演的规划也可能被打乱 。 疫情还会导致额外的支出 , 开心麻花院线剧场的总经理表示 , 公司会要求演员提前多日住到北京市区 , 于是便多出了住宿成本 。
第三 , 停摆波及了整个行业 , 影响范围更广 。 演员、剧场、以及各个单位都因此而没了收入 。 “大家都很难”成为了行业的共识 , 一些从业者念及于此 , 会不好意思去催工资 。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 , 2020年3月 , 仅仅一个月因为演出停摆导致的票房损失就达到了10亿元 。
2020年年初 , 摩登天空方面表示受到疫情影响的音乐节在20-25场 , 按每场2万、每人票价300元算 , 公司的损失在1.2-1.5亿之间[2] 。
突围势在必行 。 一方面 , 这关乎到了从业者的生计 , 另一方面 , 演出的进行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困境的抵抗 , 正如百老汇的那句名言——“演出必须继续” 。
在欧美等地 , 出现了“汽车剧院”“汽车影院”等形式 。 人们以家庭为单位 , 驱车前往舞台所在的露天广场 , 然后坐在车里欣赏舞台上的表演或者电影 。 这样的方式 , 既有现场的观看体验 , 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接触 。
疫情冲击下,演出行业的自救与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