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日本市场,鉴中国预制菜成长之路( 二 )


借日本市场,鉴中国预制菜成长之路
文章图片
格局对标:日本市场相对成熟 , 市场集中度高于中国 。
根据智研咨询 , 2020年我国预制菜行业CR10合计市占率仅14.23% , 而日本预制菜行业CR5市占率达64.04% , 我国与日本行业集中度差距明显 。
且我国CR10企业的收入多在6-10亿元 , 2021财年日本预制菜代表企业神户物产/日冷食品/味之素/日本水产公司总营收约人民币322/204/638/391亿元 , 其中冷冻食品营收约人民币183/145/133/122亿元 , 马太效应更为明显 。
相较日本 , 我国具备更大的人口规模优势 , 国内企业成长空间广阔 。
我国人口众多 , 2020年总人口14.12亿 , 为日本总人口的11.21倍 , 提供了更大的餐饮和家庭消费市场 , 预制菜市场天花板理应更高 , 有望催生更大收入规模的龙头企业 。
日本预制菜行业竞争格局已定 , 诞生收入逾200亿人民币的龙头企业 。 参考日本经验 , 行业高增红利渐退时 , 产品力、品牌力及供应链能力更强的企业会在大浪淘沙中沉淀下来 。
02先B后C的商业模式
日本:预制菜行业经历先B后C的发展过程 , 90年代后C端需求稳健上升 。
复盘日本预制菜的渠道发展历程 , 70年代中期 , B端与C端渠道发展逐渐拉开差距 , B端渠道进入长达20年的快速起量阶段 , 90年代末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破裂 , 居民外出消费意愿下降 , 餐饮行业出现倒退 , B端预制菜需求下滑 。
相比之下 , C端需求穿越经济周期 , 从70年代到90年代末日本经济危机后 , 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速 。
90年代后 , 经济发展趋缓 , 女性外出工作的比例提高 , 叠加家庭小型化 , 以及微波炉/冰箱等家电设备的普及 , C端消费逐步崛起 。
中国:B端市场起步更早 , C端需求仍需培养 。
据欧睿 , 2021年日本市场预制菜2B与2C的比例为6:4(销量口径) , 渠道结构更加均衡 , 中国预制菜2B与2C的比例约8:2(收入口径) 。
我国B端的预制菜土壤已经相对成熟 , 连锁餐厅、团餐及中小餐厅等渗透基本完成 , 餐饮企业是目前最主要的销售渠道 , C端需求仍需继续培养 , 后续或有更多的渗透 。
过去 , 定位C端的企业需承担消费者教育的职责 , 经营难度体现在:
1)需求端 , C端消费者需求多元 , 口味喜好日新月异 , 企业需紧跟市场趋势推陈出新 , 保持较快的新品更新频率;
2)供给端 , 可能存在一系列的供应链问题 , 如需求点分散、运输成本较高等 , 销量难以突破瓶颈 。
疫情期间完成天然的消费者教育 , 产品推新与营销创新或为破局之道 。
1)需求侧 , 疫情期间居家场景的消费显著增加 , 后疫情时代生鲜电商蓬勃发展 , 预制菜逐渐占领消费者心智 。
2)供给侧 , 新品牌大部分选择主攻门槛更低的C端 , 互联网的盛行助力宣传方式多元化 , 近期企业的营销手段渐趋灵活 。
3)产品端 , 珍味小梅园推出酸菜鱼、惠灵顿牛排等特色菜 , 信良记开发出麻辣小龙虾等菜品 , 创意新品层出不穷;
4)营销端 , 商家积极拥抱社群营销及直播渠道 , 或将进一步强化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 , 成为C端发展的破局之道 。
借日本市场,鉴中国预制菜成长之路
文章图片
03日企的共性要素
本节从日本预制菜领军企业日冷集团、神户物产入手 , 从多个维度分析上述企业如何全方位形成强大的壁垒 , 探寻预制菜企业做大做强的共性因素:
1)产品广积粮:品类多元是扩大受众的重要途径 , 产品开发能力重要性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