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天目山的第一口春味 长在14℃泥土里

清晨,浙江天目山麓的临安泗洲村笼罩在薄雾中,今年58岁的村民李文生穿起蓑衣、手持一根小锹出门了 。顶着淅沥沥细雨,踩着湿润的泥土,走进屋后的竹林,每遇到地面有微微隆起或出现小裂缝,他就会用小铲插下,好似探宝 。随着浮土被拨开,几根嫩芽尖探出,这就是当地村民再熟悉不过的天目山珍之一、因早春打雷即出而得名的雷笋 。
笋者,竹萌也,是竹子初生的形态 。食过春笋,才知春之味,春笋因而位列蔬食之上品 。但因保鲜期极短,春笋有“过夜吃已有隔世感”的说法 。这也造成,临安雷笋主要是销往江浙沪 。李文生有竹林30亩,如何让雷笋破圈?这个困扰了李文生几十年的难题,在他儿子李杰身上得到解决:通过拼多多平台,李杰去年卖出近百万斤雷笋,每日订单中,江浙沪以外的消费者占比持续增加 。他的发小俞凯更是一季雷笋销售额过千万元,位列拼多多平台“竹笋产销榜”第一名 。
位于杭州市的临安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竹林面积超过100万亩,其中以雷竹为主的菜竹就超过45万亩 。竹笋产业一直是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如今,通过电商平台,雷笋线上销售比例持续上升 。在拼多多平台上,越来越多新农人,助力地方特色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的持续破圈 。
临安雷笋,壳薄肉肥,色白质嫩,鲜中带甜,清香松脆,脆嫩中还带着微微清甜,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 。摄影 老金
天目山第一口春味 生长在14℃泥土里
位于杭州临安城北的天目山,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其也是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年平均气温14℃,常年阳光明媚、雨水充足,十分适应竹子生长 。雷竹,就是当地分布最广泛的竹子品种 。独特的气候条件,加上优质的沙壤黄土和清冽的山泉,让雷笋的口感更加鲜嫩脆爽 。
李杰一家所在的泗洲村,村庄四周就是竹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竹林 。在他的印象中,每年春天,伴随着春雷和春雨,就到了当地挖笋、吃笋的最佳时节,“小时候,跟着父亲去挖笋,走在竹林里,随处冒尖的雷笋,经常还会被未破土的笋尖顶到脚底” 。
村民们挖的雷笋,除了供自家食用外,剩下的会汇集到当地的集镇交易 。泗洲村所在的於潜镇雷笋,有一个当地最大的雷笋交易中心 。眼下,正是这个交易中心最繁忙的时间,每天清早开始,四里八乡的村民将刚刚挖来的雷笋,送到这里,卖给这里的商贩,然后经商贩销往各地 。交易中心到中午就逐步恢复冷清,因为上午的笋最好吃,村民们也至今保持着上午挖笋、卖笋的习惯 。
春笋有“过夜吃已有隔世感”的说法,在雷笋季,借助电商平台,雷笋经简单处理,以最快的速度销往各地 。摄影 老金
谢志荣,从事雷笋交易20多年,他在交易中心内有一个档口 。每天都有1万斤到3万斤的雷笋,从他手里收进,只需简单处理、打包,通过货车、飞机,送往各地食客的餐桌 。他说,雷笋的生长速度惊人,没破土的,笋肉嫩但肉少;笋破土后,长多了也不行,笋肉太老了 。因此,刚刚破土冒尖的是最好的,笋肉兼具嫩、多 。
临安雷笋,壳薄肉肥,色白质嫩,鲜中带甜,清香松脆,脆嫩中还带着微微清甜,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 。自惊蛰春雷响起,这一道鲜味就进入倒计时,从第一场雨算起,只有20多天 。
快递员转型卖特产 一年卖出近百万斤雷笋
李杰,出生于1986年的他,如今在拼多多平台上经营着一家名为“三哈夫人”的店铺 。在从事电商之前,他是一个快递公司的员工,从快递员干起,最后是当地一家网店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