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 “冰广式”网络走红,广东凉茶能绝地突围吗?

近日 , “冰广式”引发网络热议 。 所谓“冰广式” , 即是网友将癍痧、夏桑菊、板蓝根等凉茶加冰块所制作而成 , 凉茶竟如此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聚焦点中 。
从东晋到近代 , 喝凉茶是广东人的生活习惯之一 , 凉茶文化也是岭南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 然而近年来 , 传统凉茶业的处境每况愈下 , 即便在像越秀这样的广州老城区 , 也只能在非主路或巷子里找到凉茶铺的身影;在商圈集中的天河区 , 也只能在街道边见到寥寥几家 。
当前 , 广东凉茶店发展现状如何?本报采访人员展开了走访调查 , 调查发现凉茶行业的发展面临店铺租金高企、人力成本增加、中药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一系列挑战 , 凉茶店数量逐渐减少 , 凉茶企业则在坚守传统凉茶文化和创新发展中不断摸索前行 。
灌装凉茶制作过程
▋销量曾超过可口可乐 , 如今门店数量减半
在广州街头 , 一间间凉茶铺的消失 , 取而代之是新式茶饮和网红咖啡店流行 。
“凉茶店的数量同巅峰期相比萎缩50%以上 , 高峰期仅直营店就有100多家 , 加上加盟店大约400多家凉茶店 , 而现在平安堂旗下只剩200多家凉茶店 。 ”有着25年从业经历的黄若鹏说道 , 他在广州平安堂凉茶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 。 凉茶店的数量减少 , 让他强烈地感受到凉茶行业在衰退 。
“受2003年非典疫情影响 , 中医药火热 , 凉茶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 。 当时 , 一条街上五六家凉茶店共存是一个非常普遍现象 。 ”黄若鹏回忆 , 在非典期间 , 凉茶行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 凉茶店数量爆发式地增长 , 平安堂、清心堂、黎泉、黄振龙等品牌的线下凉茶店也从广州逐渐覆盖到佛山等广东省内各地 。
调查 | “冰广式”网络走红,广东凉茶能绝地突围吗?
文章图片
2006年 , 凉茶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申遗成功后 , 凉茶饮料以翻番的速度发展 。 2012年 , 加多宝全年销量突破200亿元 , 占据罐装凉茶市场八成份额 , 力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等成为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量第一名 。
黄若鹏感受到 , 凉茶行业走下坡路的时间拐点在2017年左右 , 凉茶店数量开始慢慢地减少 。 目前根据在大众点评上的统计 , 广州的平安堂、黄振龙等凉茶门店都在100家左右 , 如此的数量已经难以重现当年“每隔几条街就有一家凉茶店”的盛景 。
“凉茶的价格无法像网红奶茶一样高 。 ”凉茶店面临着租金、人力成本、原材料上涨 , 但凉茶的终端售价相对较低 , 利润率低 , 加上销量大不如前 , 无法与新式茶饮竞争 。 因此 , 不少凉茶店从热门商圈搬出 , 选择仍然有利可图的位置经营 。 黄若鹏说 , 凉茶是一个价格亲民的饮品 , 如果提高凉茶价格 , 可能会导致顾客的流失 。
▊口感影响年轻人选择 , 新式茶饮多为首选
凉茶店 , 是广东人刻在记忆里的痕迹 。 凉茶的清苦味道也伴随了不少广东人成长 。 如今在商业街道 , 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是无数新式茶饮店 。
调查 | “冰广式”网络走红,广东凉茶能绝地突围吗?】味道太苦是不少年轻人减少购买凉茶的原因 。 采访人员在街头随机对路人进行采访 , 发现年轻人更偏好方便、好喝、好看的茶饮 。 “小时候家旁边很多凉茶店 , 现在少了很多 。 我不喜欢喝 , 太苦了 。 ”暨南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黄敏(化名)告诉采访人员 , 一般很少会主动喝凉茶 。
“热气”“湿气”是不少老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 , “我自己其实没什么湿气的感觉 , 而且凉茶太苦了 。 外地人也没有喝凉茶的习惯 。 ”28岁的高清(化名)来自河南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对于缺少凉茶文化浸润的来穗人员而言 , 接受凉茶需要一定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