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订阅收入能够快速成长 ,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喜马拉雅的内容构成 。 从余建军发展正规军开始 , 喜马拉雅就将重点放在了专业内容生产上 , 当然 , 其他内容喜马拉雅也并未放弃 。 招股书显示 , 喜马拉雅目前通过PGC(专业生产内容)、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三种模式 , 形成金字塔型的内容供给模型 。
根据喜马拉雅的内容收听时长在总收听时长占比:PGC从2018年的5.2%增加至2020年的15% , PUGC从2018年的29.8%微增至2020年的33.1%;UGC则从2018年的65%下降至2020年的51.9% 。
也就是说 , 在喜马拉雅的主要收入中 , 依然依靠高质量的 PGC 内容来拉新、留存和刺激用户付费 , 这一现状为喜马拉雅的亏损带来了隐患 。
作为平台 , 喜马拉雅并不具有IP优势 , 这意味着所有的高质量内容基本都得靠买 。 喜马拉雅曾邀请过易中天、于丹、余秋雨、王蒙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开设收费专辑 , 但高昂的版权费 , 让其有苦说不出 。
截至2020年末 , 喜马拉雅以PGC内容已与超过140家出版商建立版权授权关系 , 包括中信出版社、晋江文学城以及阅文集团等;常驻喜马拉雅的KOL包括德云社、吴晓波等 , 同时也是喜马拉雅主要的IP版权供应商 。
这么多的IP购买 , 自然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 。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收入分成费用在2018年为4.62亿元 , 在营业成本中占比31.2% , 2020年这一比例为31.7% , 2021年上半年 , 为26.4% 。
更令喜马拉雅难受的是 , 音频类收费专辑销量完全不够看 。 据业内人士透露 , 一份收费专辑能卖出10万份已属“超级爆款” , 销售百万份的根本没有 , 这与动辄上千亿播放量的视频节目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
因此 , 无法靠广告存活的喜马拉雅 , 再次来到了尴尬的境地——巨额投入购买IP却无法带来更多的收入 , 减少投入无疑又将陷入低质量UGC内容的包围 , 平台格调和收入都将无法得到保证 , 何去何从实难抉择 。
03出路在哪儿?
虽然PGC内容让人又爱又恨 , 但这仍是喜马拉雅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
因此 , 在招股书中 , 喜马拉雅明确了内容路径选择:重点押注PGC和PUGC 。 喜马拉雅形容PGC使用的词汇是“战略性聚焦”;对于PUGC则是“独一无二”;UGC仅是well-established“得到确定” 。
但招股书显示 , 到2020年底 , 喜马拉雅上的PGC和PUGC专辑加在一起 , 占比仅有0.3% , 而UGC内容在整个平台收听时长中占了52% 。 源源不断的UGC内容出现 , 同时专业内容占比上不去 , 若要像招股书所说的那样“战略性聚焦” , 喜马拉雅只能维持越来越高的投入 。
然而 , 这并不现实 。 喜马拉雅不可能在版权方面无穷无尽地投入 , 因此 , 其只能在用户流失与放任“用户侵权”之间左右为难 , 因此近年来 , 多位作家、音乐人均曾公开指出喜马拉雅上出现侵权行为 。 派财经查询天眼查显示 , 仅在3月份 , 喜马拉雅因“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就有13次被法院开庭审理 。
另一方面 , 虽然UGC内容质量相对更低 , 但却是喜马拉雅平台保持繁荣的重要手段 , 余建军2019年底在一次采访中表明了喜马拉雅对免费内容的态度:主流内容免费是一个长期生态 , 他透露当时喜马拉雅有95%以上内容免费 , 5%内容付费 。 也就是说 , 免费UGC内容还承担着教育用户使用习惯的重任 , 这也是为什么喜马拉雅的VIP热播榜 , 目前几乎完全被“爽文”占据 。
无论是从哪一头来看 , 喜马拉雅都很难有改变内容现状的可能 , 作为平台 , 它必须既要以免费内容保持生态稳定繁荣 , 同时又要有足够多的收费内容保证收入 , 这样的平衡显然难以掌握 。 这一现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付费内容占比低 , 喜马拉雅要想实现收入提升 , 可谓难上加难 。
- |思科全球市场占有率5.6%,这是“技术至上”的崩盘
- 小米科技|“进展之快超乎大家想象”,小米汽车第三季度有望看到工程样车
- 云米“掉队”,三翼鸟持续发力,稳坐头把交椅?
- 宁德|“来美国建厂就用你的电池”,宁德时代终究答应了
- iPhone|郭明錤与达人联合爆料:今年的iPhone 14系列有点“坑爹”!
- 华为|华为员工晒出“逆天”奖金,我才知道:顶尖高手都是极致利他者
- 罗永浩|完成新融资后,凯迪仕开启全球化“大航海”
- 微信“电子身份证”来了,快领取
- javascript|京喜拼拼全部裁员是假,互联网“倒春寒”是真
- 台积电开始“担心”了!三大调整的背后,是华为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