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才是自上而下吗,两汉到清朝的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改变?

是的独尊儒术
【茂才是自上而下吗,两汉到清朝的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改变?】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 , 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 。
《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 , 抑黜百家 。”在《武帝纪赞》中 , 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 , 表章六经” 。该思想 , 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 。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 , 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 神化了专制王权 , 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 , 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

茂才是自上而下吗,两汉到清朝的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改变?

文章插图
两汉到清朝的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改变?
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 , 其中 , 察举即选举 , 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 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 。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 , 始建进士科 , 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 , 增加考试科目 , 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 , 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 , 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 ,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 提高科举考试地位 , 后成定制 。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 , 严格科举考试程序 , 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 , 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 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 , 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 。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 , 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 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 , 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 , 有严格的规定 , 分八个部分 , 称为“八股文” 。八股取士制度
20世纪初 , 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 , 封建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190 5年 , 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