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怎么讲,尽人皆知的成语故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司马昭这种撺掇某位的想法,大家都看的出来了 。而这句话的典故是这么来的: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孩子,司马懿在曹丕死后其实就掌管了朝中大权了 。但是后来司马懿也死了后,辅佐曹髦的便成了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在曹髦13岁的时候,司马师也死了 。
然后呢,这个辅佐曹髦的大任务就交给了自个儿的弟弟司马昭,相当于就是司马家自己一代一代的辅佐曹家,当时的司马昭就手握重权了 。当时的皇帝是曹髦,说白了也就是个傀儡,也就是说,虽然当时的皇帝是曹髦,但是权力不在曹髦手上,在司马昭手上 。
曹髦就觉得自己时刻生活在危机里,觉得自己得把自己的这个权利给要回来,想要自己当真正的实权皇帝 。
这种情况下,司马昭肯定不能把自己手里握着的皇权给他呀 。于是便开始进行谋略,想办法 。
曹髦已经明白司马昭的用意了,得知自己的皇权是拿不回来了,想要跟司马昭拼个你死我活,从而对自己的群臣说便说出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句话 。在群臣当中,大家就当不知道这事儿,就当曹髦病死了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司马昭的那点野心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怎么讲,尽人皆知的成语故事?

文章插图
尽人皆知的成语故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个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三少帝纪》注引《汉晋春秋》,时间是在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主人公是曹魏皇帝曹髦 。
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 。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王经曰:“昔鲁昭公不忍季氏,败走失国,为天下笑 。今权在其门,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逆顺之理,非一日也 。且宿卫空阙,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祸殆不测,宜见重详 。”帝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 。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于是入白太后,沈、业奔走告文王,文王为之备 。帝遂帅僮仆数百,鼓噪而出 。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皇帝曹髦知道自己的威严日渐衰落,非常气愤 。于是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说道:“司马昭的野心已经很明显,连路人都非常清楚 。我不能坐以待毙,今天就要带着你们一起去对付他 。”王经劝道:“鲁昭公不堪忍受季氏的专权,讨伐不成,被迫出逃,被天下人耻笑 。如今司马氏专权已久,朝野内外都被其控制,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况且宫中防备空虚,人员和武器都严重匮乏 。陛下凭什么取胜呢?一旦无法得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避免不测,此时应该慎重 。”
曹髦从怀中掏出诏书,狠狠地向地上一扔,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了!即便是死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谁胜谁败还说不准呢!”然后,他跑去找太后商量 。王沈、王业二人急忙出宫报告司马昭,司马昭听后立即作了相应的部署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怎么讲,尽人皆知的成语故事?】曹髦口中所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后来被演变成了一句成语,叫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这也是由曹髦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