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的背后,互联网大厂们更加理性了

|降本增效的背后,互联网大厂们更加理性了

文章图片

|降本增效的背后,互联网大厂们更加理性了

2022年的春天已经来了 , 但互联网的寒冬似乎还没有过去 。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 , 阿里腾讯裁员的消息相继冲上热搜 , 有网友调侃“差个字节 , BAT就全了” , 还有网友表示“大萧条要来了吗” 。

实际上不只是阿里腾讯 , 自去年年末开始 , 字节、百度、滴滴、快手等多家互联网公司就传出“裁员”消息 。
在这背后 , 互联网在经历高速增长过后 , 随着红利消失殆尽 , 互联网大厂纷纷重新梳理自己的业务范围 , 越来越多与主业无关的开拓性业务或关停或裁撤 , 对于人才的需求由满足增长转为追求高质量发展 。

减肥增肌成为互联网行业关键词
过去的2021年 , 整个互联网行业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 政策收紧 , 流量红利见顶是不争事实 。
从上市互联网公司财报来看 , 广告收入从过去两位数的增速 , 去年第三、四季度增速明显下滑至个位数 。
财报显示 , 腾讯三季度营收1424亿元 , 同比增长13%;实现净利润317.5亿元 , 同比下滑2% , 是腾讯10年来首次净利润下降 。
百度第三季度业绩经营利润23.08亿元 , 同比减少63%;京东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8.07亿元 , 由盈转亏;
而阿里公布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 被称为“阿里史上最差财报” 。 财报显示 , 该季度阿里营收2425.8亿元 , 上年同期为2210.84亿元 , 同比增长10%;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04.29亿元及净利润为192.24亿元 , 同比分别下降74%及75%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互联网选择去肥增瘦 , 降本增效成了必然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互联网裁员也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件坏事 , 实际上也暗示着过去那种以规模换增长的野蛮扩张时代的结束 。
短期阵痛只为要啃“硬骨头”?
经过多年的持续繁荣之后 , 加上宏观环境的变化 , 与其说互联网大厂走到战略收缩、高挑战领域的人员优化这一步是无奈之举 , 不如说人员优化是为了更好适应时代的变化 。
实际上近年来 , 互联网大厂们开始纷纷重新梳理其核心业务 , 强调“投入”或者“助力”实体经济 , 就是他们当前正聚焦发力的核心业务 。
早在去年4月份 , 腾讯就提出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 , 并宣布将为此首期投入500亿元 , 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 , 推动战略落地 。 4个月后 , 腾讯宣布再次增加500亿元资金 , 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 , 结合自身的数字和科技能力 , 在乡村振兴、低收入人群增收等民生领域提供持续助力 。
腾讯2021年三季报显示 , 在科研投入方面 , 腾讯研发产生的开支达到137.3亿元 , 是2021年以来单季度新高 , 今年腾讯前三个季度累计研发投入达到378.59亿元 , 同比大增36% , 而这些钱多被用在了云计算等基础建设领域 。

除了腾讯 , 阿里在最新一季的财报中 , 则在总收入项目中 , 强调了“由阿里云和菜鸟构成的企业数字化及服务板块收入已经在截至9月30日止的6个月同比增长32% , 贡献了超过575亿元的收入 , 数字服务开始向实体经济领域延伸”这一点 。
【|降本增效的背后,互联网大厂们更加理性了】因此 , 从这个层面来看互联网大厂的裁员动作 , 也就容易理解了 , 一方面做好战略聚焦 , 回归主营业务 , 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 , 另一方面 , 通过内部不断优化 , 来应对当前挑战 , 创造外部价值 , 反而是一条更适宜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