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 |「艾利特机器人」完成数亿元C1轮融资,打造平台级协作机器人

文|吴诗迪
编辑|潘潇雨
36氪获悉 , 协作机器人厂商「艾利特机器人」已于今年1月份完成数亿元C1轮融资 。 该轮融资由达晨财智和尚珹投资联合领投 , 坤言资本跟投 , 深蓝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 。 这是艾利特机器人继2021年9月 , 宣布由中金甲子领投B2轮融资后不到半年的再次融资 。 本次融资后 , 艾利特机器人将继续加速全球生态布局 , 拉升产品力 。
协作机器人是一种能与人类在同一生产线工作的机器人 , 真正达成人与机器人的“协作” 。 这种协作模式 , 是全手动和全自动生产模式的一个折中 , 在成本、易用性、安全性等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 。
近年来 , 协作机器人的需求在高速增长 。 艾利特董事长兼CEO曹宇男认为 , 近期协作机器人市场明显放量 。 “首先是产品素质积累到一定程度 , 其二是经过一定市场教育 , 客户接受度有所提升 。 此外 , 在疫情背景下 , 中国供应链对于自动化改造、人力部署替代的需求也在日渐增加 。 ”
36氪首发 |「艾利特机器人」完成数亿元C1轮融资,打造平台级协作机器人
文章图片
协作机器人应用于工厂单工位自动化改造
基于此 , 成立于2016年的「艾利特机器人」 , 聚焦于平台级协作机器人研发 。 曹宇男认为 , 协作机器人源于柔性化生产发展方向的需求 , 即插即用、开放性、平台性是其产品特征 。
对于“平台级”的理解 , 曹宇男将协作机器人比作智能手机 。 “围绕智能手机 , 各种操作系统、APP等生态逐渐发展起来 。 我们期待通过底层的软硬件开发能力 , 做平台型的‘手臂’ 。 客户能通过艾利特的软硬件 , 进行二次开发属于自己的产品 。 ”
目前 , 艾利特主要推出两个系列产品 。 一是面向中端和国内客户为主的EC系列 , 包含了从3kg到20kg负载的协作机器人 , 满足3C、汽车、医疗、电力等多种应用场景 。 二是面向高端和海外客户的CS系列 , 在运行系统和编程系统等软件方面 , 机器人关节模组等结构及硬件方面 , 以及顶层算力库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 。
在产品方面 , 艾利特还将推出基于传感器融合技术加持的自组态协作机器人CS+系列 , 以及面向未来智能广谱应用的CA系列 。
36氪首发 |「艾利特机器人」完成数亿元C1轮融资,打造平台级协作机器人
文章图片
CS系列
在曹宇男看来 , 艾利特协作机器人的优势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技术基因 。 艾利特创始团队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 在该赛道已深耕近20年 , 技术实力优势明显 。 目前 , 艾利特从核心部件中的控制系统、关节模组电机、双绝对值编码器、伺服系统、冗余安全系统等底层硬件 , 再到操作系统、异构算法库、工艺库、编程系统等软件 , 都实现了完全自主研发 , 且已取得数百项专利 。
二是客户理解 。 曹宇男认为只有深度切入长尾领域 , 洞察客户的真正需求 , 才能不断适配新的业务场景 。 “目前大多数需求场景都集中在汽车、3C这些传统工业领域上 , 但例如药品研发、新能源、电力、半导体等行业也有刚性需求 。 在这些新开辟的赛道 , 艾利特已经做好准备并且先行布局 。 ”
三是产品品控 。 包括供应链的稳定性及可替代性、安规标准及第三方认证、NPI环节的生产植入、研发侧的可制造性设计等各个方面 。 “机器人行业比拼到后期 , 就是讲质量的问题 。 客户其实更需要稳定交付、保质保量的产品 。 ”
在应用领域上 , 艾利特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配件、医疗、3C及半导体、新能源、金属加工、新商业等领域中 。 具体工艺包括装配、上下料、检测、取放移载、打磨抛光等 , 解决客户小批量、多品种、订单波动、安装空间有限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