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斯塔克|焦点分析|自营扛旗,POP失速,京东回到亏损轨道( 二 )


这在阿里最近的动作中也能看出端倪 。 前不久 , 阿里已经开出天猫自营旗舰店 , 首先从 3C 品类推进 , 这被认为是直接对标京东的业务类型 。 更早前 , 阿里将自营业务(包含盒马、银泰等)作为单独的业务项在财报中披露 , 这些举动都证明了其发力自营业务的野心 , 在平台业务遭遇政策打压和增长天花板后 , 阿里也不得不低头 。
但从长远看 , 京东对于商家的吸引力仍在变强 , 京东集团CEO徐雷透露 , 四季度入驻京东的商家比过去三个季度还要多 。 36氪得到的多份会议纪要也显示 , 由于商家在京东的客单价相对更高 , 而京东抽取的佣金等费率较低 , 商家在京东的利润率是所有线上平台中最高的 。
财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 在消费萎靡的四季度 , 京东零售不含未分配项目的经营利润率达到了 2.1% , 甚至好于去年同期的 1.9% 。 京东需要做到是 , 尽量将这一红利时间拖长 。

新业务困境及物流新题 如果非要吹毛求疵 , 本季度3.9亿的经营亏损、仅1800万的新增(不及预期)以及快消品类的失速都是让部分投资者失望的地方 。
而新业务又一次成为了京东亏损的主因 。 本季度京东的新业务收入达82.1亿 , 虽同比增长44% , 但亏损也达到了32.2亿 , 同比扩大230% , 据中信证券的预估 , Q3京喜拼拼以及京喜业务的单季亏损很可能达到了20-25亿元 。
京东四季度收入细分
短期来看 , 新业务的亏损仍将持续 , 尤其是在下沉市场京喜已经打出部分天地来后 , 京东不可能再缩减投入将市场供手让给竞争对手 。
运营亏损的另一大罪魁祸首在管理费用 。 本季度京东该项费用同比大增89%达到了37亿 , 其中包括超21亿的股权激励 , 在环境如此动荡之下大手笔激励管理层无可厚非 , 但对于处于盈亏平衡点的京东来说这是实打实的成本拖累 。
四季度京东的用户新增同样不及预期 。 此前我们提到 , 在今年的投资者大会上 , 京东曾立下“年活买家新增体量追平去年——一个亿”的目标 , 本季度1800万的新增用户虽然勉强帮助京东完成该目标 , 但在有双11大促、营销费用显著增加的前提下 , 用户数增长却低于三季度的2030万 , 多少让人失望 。
但好在物流的表现在本季度有所好转——实现收入304.7亿 , 同比增长27.7% 。 虽然增速有所放缓 , 但京东物流的盈利终于转正达到7.3亿 , 利润率 2.4% , 成为京东“最赚钱”的业务——京东零售四季度利润率 2.1% 。
而据36氪了解 , 京东物流全资收购德邦的消息即将尘埃落定 , 2020年底 , 从京东离职的京东物流前任CEO王振辉 , 据悉近期也将低调回归 , 可能接手收购德邦后的整合工作 。
截至目前 , 京东物流已经覆盖六大物流网络: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网络及跨境网络等 。 其中大件网络一直是京东的弱环 。 此次收购完成后 , 德邦在航空资源、干线网络、客户基础上的资源 , 都将完美补充京东物流的供应链基础 , 强化其在B端市场的竞争 , 并有助于继续向供应链上游延伸业务 。
更重要的是 , 这将进一步提升京东物流的外部收入 。 京东物流高管曾表示 , 2022年外单业务需要占据京东业务的50%左右 , 但2021年全年京东物流完全社会化收入(并非外部客户收入)占比只有不到35% ,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综合来看 , 本季度的京东在营收、GMV等增速上均高出业界预期 , 但POP业务增速以及新增用户的下滑还是让人不免担心 , 至于这是短期还是长期 , 需要京东在接下来几个季度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