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虚拟数字人,站在微博的聚光灯下( 二 )


这不是定义全部 。 恰如前面所说 , 就当下而言 , 虚拟数字人的表达命题不仅在C端 , 更在B端 。
2019 , 屈臣氏广州活动现场 , 屈臣氏官宣了一位AI品牌代言人——屈晨曦Wilson , 其兼备“小鲜肉”的外貌和和善的性格 。 在之后 , 屈臣氏基于这个虚拟数字人的代言人形象在微博等线上阵地开展了多项营销活动 , 如抽奖、直播等等 , 与之对应的是屈臣氏顺利完成了近几年来对品牌形象愈加年轻化的定位 , 受众群体也更趋向于90后、00后 。
或者更本质的注解是 , 虚拟数字人之于B端更等同于一个企业的新阵地抓手 , 这种足够年轻化、灵活化的新式表达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广泛的市场接受度 , 更强的品牌辐射能力 , 以及更大的用户粘性 。
此外 , 这种表达同样更会被用户被动延伸至企业品牌和业务身上 , 企业依此可以拥有更好、更破圈的市场品牌能力 , 更强的产品识别度和传播度 , 加速企业自身的品牌和业务破圈 。
总体来说 , 虚拟数字人恰等同于一个新的表达产品 。 这个表达产品通过特定的背景和产品设定 , 最终形成一个不同以往的传播出口 。 而这个出口对应的可以是人们的精神表达 , 也更可以是企业背后的品牌形象和产品 。
二、“土壤”、认证和破圈
在定义之后 , 我们再来分析文章开篇的问题 , 即“为什么虚拟数字人会聚集在微博”?
客观来看 , 在这个新式表达之中 , 纵观如今虚拟数字人的产业链 , 如次世文化等上游IP孵化公司不难寻找 , 中端的虚拟数字人IP运营公司本身对应的恰是业务或明星经纪人主体 , 也足够简单 。
但有这些仍然不够 , 或者说虚拟数字人的决定环节不在于从0到1 , 而是其从1到99的成长过程 , 即打造一个虚拟数字人形象不难 , 但难的是如何把这个形象原本的背景和精神设定 , 进行对应、广泛且深刻的传播 。
具体拆解来看 , 这个关键环节对应的恰是几个因素:比如IP裂变 , 比如虚拟数字人可以被允许的具体表达形式 , 再比如虚拟数字人的运营空间 。
这正是微博成为虚拟数字人主阵地的原因 。
首先 , 从土壤 , 也就是产品层面来看 。 作为广场式社交平台的微博 , 聚集了上千亿的社交关系 。 这让虚拟数字人可以与用户产生更加真实的社交关系 , 人设形象也更加立体 。 不仅如此 , 微博正在鼓励社交型账号的发展 , 也就是打造有人设的账号 , 让整个广场活跃起来 , 这恰好符合虚拟数字人供给方的需求 。
另外 , 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及一些其它综合性平台相比 , 微博允许不同形式的表达和更直观的交互 , 这种产品形态也更利于运营公司大展拳脚 , 通过多方运营对虚拟数字人IP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重运营 。
客观来看 , 目前微博仍然是国内最强大的单个IP的孵化场 , 其“多中心化+社区广场”的属性极其有利于单个IP实现从固有圈层到全部圈层、从固定属性向综合属性的运营和扩散 。
其次 , 从认证层面 , 也就是品牌势能层面 。 在过去多年的社交产品中 , 不论是小红书、抖音、快手再或者是微信 , 微博更强的属性定位一直是“开放的公共阵地表达” , 抛开固有的产品逻辑不谈 , 在重大事件、热点以及相关趋势上的讨论 , 微博永远是第一阵地 , 这是毋庸置疑的 。 而且热点与社交关系网络的结合 , 可以让这种势能进一步放大 。
其背后的原因是 , 热点事件之下多领域的共同发声的模式更有利于单个账号、单个IP的破圈 , 发力 。 一个客观的观察是 , 现在很多虚拟数字人都把微博账号作为自己的认证账号 , 也恰是基于微博的这种强IP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