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爱上流水线?4亿中国蓝领生存现状揭秘

年轻人不爱上流水线?4亿中国蓝领生存现状揭秘
文章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 , “蓝领招聘”成为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 。
先是快手、赶集网等平台推出了针对蓝领的“直播招聘” , 然后媒体曝出的“血奴事件”又将蓝领招聘领域的王者58同城推上了风口浪尖 , 网友在关注每个热点的同时 , 也注意到了蓝领这个群体 。
相比白领 , “蓝领”这个词让人既熟悉又陌生 。
一方面 , 一般人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制造业工人、建筑业工人、发电厂工人等 , 他们粗犷、豪放 , 与精致、有情调的白领形成了鲜明对比 。
另一方面 , 蓝领似乎又是一个隐形的群体 , 媒体上谈论最多的是大厂白领、中产阶级的职场江湖、进阶谋略等话题 , 再往下就是近几年兴起的“下沉人群”——三线以下及县、镇、农村等地区的人群 , 蓝领鲜被提及 。
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 “蓝领”具体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沉浮?今天 , 当职场白领自嘲为“打工人” , 被不断加剧的内卷和降薪、裁员压力搞得身心疲惫时 , 蓝领的生存状况是怎样的?
作者|里普
商隐社研究团队商业组
本文为商隐社原创文章 , 转载请联系后台
年轻人不爱上流水线?4亿中国蓝领生存现状揭秘
文章图片
好职业”与“坏职业”
“白领”“蓝领”这样的说法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 , 原本就是用来粗浅划分“好职业”与“坏职业”:
按照着装 , 把工作时穿西装革履、白衬衫的人称为“白领”;而把怕弄脏衣服 , 穿蓝色服装干活的体力劳动者称为“蓝领” 。
当人类即将结束大战乱与大发展并行的20世纪时 ,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经济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
正当很多人为新一轮的繁荣兴奋时 , 担任克林顿政府内阁劳工部长的罗伯特·赖克却有个很独特的观察:
原先在传统工业社会 , 所有劳动者其实可以分为搞制造的常规生产人员、做服务的直接服务人员以及处理文字、数据的符号分析人员;
以前 , 大家收入有些差别 , 但基本也算是休戚与共;
但两大趋势来临后 , 竞争变成了全球性的 , 经济的神经系统是信息 , 血液是资本 , 连接的骨骼是交通和通讯 , 搞制造和做服务的注定很难有较高参与度 , 财富主力军必然是从事金融、互联网、律师、财会、设计等行业的“符号分析人员” 。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 , 符号分析人员踏上了能巡航全球的一艘船 , 财富随之起飞 , 而另两者还停留在原来的船上 , 黯然神伤 , 日渐落后于时代大潮 , 造成收入差距的拉大 。
再加上 , 符号分析人员能轻易跨国界做业务 , 以追逐利润为本能 , 就不那么关心本国利益了 , 带来的将会是民族国家主权的弱化 。
现在来看 , 赖克真的预言对了 。
他把包括自己在内的符号分析人员归为“白领” , 而把其他两类归为“蓝领” 。
这种划分借助全球化和信息化传遍全球 , 社会人群被一条看不见的结界分隔开来 , 两类人群各自踏上了风格迥异又相互勾连的职业发展之路 。
由此也形成了两种刻板印象:白领光鲜亮丽、体面 , 是好职业;蓝领收入不高、靠体力 , 是坏职业 。
年轻人不爱上流水线?4亿中国蓝领生存现状揭秘
文章图片
蓝领也可以是高学历、高收入
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 中国应该算得上是世界上蓝领最多的国家 。
按照“七普”数据 , 2020年我国15—64岁的劳动劳动年龄人口为9.68亿人 。 在这些劳动人口之中 , 大约4亿人是蓝领 , 包括制造业蓝领、建筑业蓝领、服务业蓝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