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怎么自称,古代皇帝对自己的称谓有那几种?

二、皇帝一般美化自己为谦逊、道德高重的人,《周易》中有上九之说,“上九”就是没有了上升的余地,达到了最高境界,高了就要走向衰落,君王之位形式上已达到上九境界,所以为“孤”,所以为“寡” 。为了避免上九而衰落,得警示自己要谦虚,成为寡德之人 。
三、“寡人、孤”突出了自己至高无上,普天之下只有帝皇才是最尊贵的,同时时刻提醒周边群臣,我才是老大 。
四、在古代,“寡人“并不是和现在的意思一样,“寡人”在古代的意思为“寡德之人”,大概意思就是才疏德浅的意思,这是古人的自谦用词 。但在先秦时期,并不是君主专属,诸侯王、士大夫等,均可以自称为“寡人” 。《左传》中记载:“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 。”那时候,不光是男人可以自称“寡人” 。女人也可以,《诗经》中曾经记载,卫庄公夫人庄姜就曾自称过寡人 。扩展资料:到了唐朝,逐渐变成只有皇帝可以自称寡人 。“孤”在先秦时期一般为诸侯王所用,三国时期,各个诸侯王也自称孤,可见“孤”的专属性强些,没有“寡人”那么复杂 。至于“朕”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给自己的自称,除了他自己所有人都不能称“朕” 。“朕”在先秦时期是一个很平常的自称,没有什么特别,不分尊卑贵贱,所有人都可以自称“朕” 。据《尔雅·释诂》记载:“朕,身也 。”“朕”是第一人称 。自秦统一以后,秦始皇自认为功过三皇五帝,规定只有他一个人可以称“朕”,自此历代统一皇朝帝皇都自称“朕”,朝代更迭,诸侯分割时代,诸侯王大多自称“寡人、孤”,尤其是五代十国和三国时期,孙权、刘备、曹操都自称“孤” 。“朕”的地位似乎比“孤、寡人”的高,只有统一王朝,称帝了的诸侯王才自称“朕” 。当然,秦汉时期的皇帝也会自称“寡人、孤”,到了唐朝以后,统一皇朝皇帝基本只称呼“朕”了 。然而,也有例外,朱元璋就自称“咱” 。

唐朝皇帝怎么自称,古代皇帝对自己的称谓有那几种?

文章插图
古代皇帝对自己的称谓有那几种?
中国古代帝王,除了姓名,在死后一般都有庙号、谥号,作为后世的 称谓 。
所谓“庙号”,指的是帝王死后子孙在太庙里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是出于 祭祀祖先的考虑 。商朝用每个王生日的天干来称呼以示恭敬,如太康、少康、 太甲、孔甲、盘庚、帝辛等 。这大概就是最早的庙号 。
后世对庙号则按照“祖 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所以常用“祖”或“宗”字 。
【唐朝皇帝怎么自称,古代皇帝对自己的称谓有那几种?】“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 的生平赐予的一种称谓,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起源于周朝,例如,周文王勤 政爱民,死后谥为“文”,后人称其为周文王 。
周武王灭商有功,死后就谥 为“武”,后人称其为周武王 。这种谥法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清王朝 灭亡 。
谥号有的表彰帝王的功德,是美谥;有的则是恶谥,有褒贬善恶、盖棺 定论的意思 。谥号大致分为三类:表扬类的有“文、武、景、烈、昭、穆” 等;批评类的有“炀、历、灵”等;同情类的有“哀、怀、愍、悼”等 。
除 了天子外,诸侯、大臣也有谥号 。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诸葛亮的谥号 是“忠武” 。
东汉还出现过私谥 。私谥不是朝廷赐予的,而是由德生们评定的,如陶渊明被私谥为“靖节”,但这种例子不多 。
那“庙号”和“谥号”有什么区别呢? 一般说,带祖或宗的就是庙号,带 帝的便是谥号 。
唐朝以前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都有谥号,唐朝以后才 又流行庙号,所以唐以前大都称谥号,如汉光武帝、魏武帝、隋炀帝等 。唐朝 以后,一般都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 。不过也有个例外,如唐 玄宗的庙号是“玄宗”,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后人便取中间关键 字“明”,因而唐玄宗又被称为“唐明皇” 。
最后再说说皇帝的“年号”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 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6年 。所以公元前140年为汉 武帝建元元年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年号 。在汉武帝之前,史家以王号纪年 。汉武帝以后,以年号纪年 。其间皇帝还喜欢在年号上换花样,有的几年换一 次,也有的一年换几次 。
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则有18个 年号 。明以后,基本上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史家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 帝,例如万历皇帝、康熙皇帝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