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用智能调节器自动生产线上 , 机器手正将一颗颗细小的电子元器件精准焊接到指甲盖大小的PCB电路板上 , 随后安装支架、贴散热板、灌保护胶、焊接碳刷几个步骤一气呵成 , 一个智能化数字式汽车发电机控制器便生产出来了 。 采访人员近日在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 , 无人化的生产流水线上一片繁忙景象 。
云意电气深耕车用智能电源控制器领域20年 , 依靠自主研发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52件 , 主营的车用整流器和调节器在国内新车配套中占比超48% , 阶段性实现进口替代 。 公司董事长付红玲坦言 , 从一家小企业发展到现在 , 云意电气靠的是坚持不懈走自主创新之路 。
瞄准细分领域
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 , 那么发电机就是汽车的神经系统 , 而调节器则是神经系统里最核心的部件 。 在云意电气的产品展示柜里 , 一排排巴掌大小、形状各异的调节器样品 , 看起来似乎并不起眼 。 “可别小瞧这些小器件 , 尺寸不大 , 但用途关键 。 没有了他们 , 汽车发动机就无法启动 。 如果小器件性能不好 , 电流不稳定 , 汽车舒适性就差很多 。 ”云意电气研发部经理张友田说 , 车用智能调节器是用来控制汽车整车的供电系统 , 包括车载电脑、电喷等 。
【团队|科技创新铸就一流品质】“以前 , 车用智能调节器市场被德国博世、日本电装和法国法雷奥三家企业垄断 , 国内企业不具备研发生产能力 。 ”付红玲是企业的创始人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一家国有整流器厂工作 , 当时受国外技术垄断 , 企业技术短板凸显 , 要生存就不得不以高于市场几倍的价格进口国外配件 , 企业经营利润几乎没有 , 发展困难重重 。
“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 2001年7月 , 我们几位同事辞掉‘铁饭碗’ , 筹集了60多万元 , 建立云意电气 。 ”付红玲说 , 基于在工作中积累的发电机配件生产经验 , 企业创建伊始便将目光锁定在车用发电机核心部件研发生产领域 。
“为了缩短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 , 我们选择拿市场换技术 。 ”张友田说 , 云意电气发展初期的六七年 , 主要是给国际巨头做产品代理 , 虽出力不讨好 , 但积累了很多用户数据和客户群 。 “要与国际巨头平起平坐 , 只能走自主研发这条路 。 我们下定决心 , 一定要拿下这个细分领域 。 ”张友田说 , 多年来 , 云意电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 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 ,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
“我们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6件 , 实用新型专利218件 。 ”付红玲说 , 依靠创新创造 , 企业的营收从2012年不到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10亿元 , 产品也成功打入全球高端配套体系 , 成为德国博世、法国法雷奥等公司的核心供应商 。
创新驱动发展
如果说业绩高增长是云意电气核心竞争力给市场的“答卷” , 那么产品研发能力就是云意电气的“准考证” 。
调节器是发电机的一个关键部件 , 也是技术含量较高和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的零部件 。 张友田自加入云意电气后 , 便带领十几个人的团队着手调节器技术攻关 。 他说 , 国外公司在核心技术上设置了很高的壁垒 , 团队就一边自主研发 , 一边把技术攻关重点放在优化产品结构设计上 , 死磕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以及多样化性能 。 “每一个调节器芯片上有50颗至100颗元器件 。 如果其中一颗元器件失效的话 , 就会导致整个产品失效 。 当时国内其他厂家的调节器失效概率约为万分之一 , 而我们的失效率只有百万分之一 。 ”张友田说 , 为了实现产品的可靠、耐用 , 研发环节的每个细小测试都是以万次来计 , 直至将产品性能做到极致 。 过程虽然痛苦 , 但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 国内知名车企比亚迪、长安等纷纷采用云意电气的产品 。
- ROG幻X评测:12代酷睿铸就梦想中的办公游戏神机
- 中国互联|团队核心人才流失,问题的关键到底在哪里?
- 本文转自:大河健康报3月1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天水锻压集团科技创新取得国际国内三个“第一”
- 团队|二叠纪末大灭绝三大关键因素确认
- 蛀牙“救星”出现!北航团队研发出人工牙釉质材料,性能超越天然牙釉质
- 搜救|陶虎团队研发仿生智能机械手,探寻生命信号
- 创业|创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销售收钱,而不是搭建团队
- 研究团队|MIT科学家首次发现只对歌唱有反应的神经元,人声带伴奏的那种歌
- 发射|为“中国星”铸就通天坦途!今年我国航天发射仍保持超高密度
- “十四五”良好开局,科技创新有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