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哪些官职有左右之分
左史、右史(西周时期);
左丞相、右丞相;
左冯翊、右扶风(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
左、右曹:汉代处理皇帝文书的官职 。这种官职不是专职,而是加职 。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处理皇帝的文书;
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
左、右补阙(职责为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与拾遗同掌供奉讽谏 。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 。北宋时改为左右司谏 。低一级者为左、右拾遗,合称“遗补”);
左、右拾遗(唐代谏官名 。唐武则天时置,分属门下、中书两省 。北宋时改为左、右正言);
【古代哪些官职有左右之分 古代文化常识官职右左】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左、右春坊(魏晋以后称太子宫为春坊 。太子宫所属官署名 。左右二春坊,以领诸局);
左、右庶子(战国时,庶子为国君、太子、列侯、相国、县令的侍从之臣 。隋以左右庶子分领门下坊、典书坊 。唐以左右庶子分统左右春坊);
左、右中允(太子宫属官,类似左、右春坊,左、右庶子);
左、右赞善(唐高宗龙朔二年(662),置左右赞善大夫,左代中允,右代中舍人 。咸亨元年(670)十二月,中允、中舍人均复原称 。睿宗景云二年(711),另增左右赞善大夫各五人,分属左右春坊) 。
上述,或许会有遗漏 。
看了上面二位的回答,作补充:
左、右都督:明代置“五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 。五军为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各为一府,各有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都督佥事;
左、右仆射:隋唐时以左右仆射及六尚书为八座;
左、右丞:为“尚书省”机构中的左、右司长官 。吏、部、礼部,左丞总焉;兵、刑、工部,右丞总焉;
左、右司马:司马,周朝设置 。春秋时,诸侯多设置,楚有大司马、左右司马,其职位仅次于令尹,是指挥作战的;
左、右将军:“三国策”中有前后左右将军 。西汉不常置,东汉省,.魏以后复置 。。职务如同上面的左、右都督;
左右领军卫:唐代官署名,唐十六卫(隋唐的府兵制将禁兵和府兵融合为一)的两卫 。汉末,曹操为丞相,置领军为相府属官 。后有中领军、领军将军等官 。隋初之左右领军府,不置将军 。炀帝改为左右屯卫,所领兵称羽林 。唐采旧名,改隋之左右御卫为左右领军卫 。设官及职掌均同其他各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同左右卫 。凡翊府之翊卫、外府射声番上者,分配之 。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西面助铺及京城、苑城诸门 。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曹参军事各二人,兵曹参军事各二人,骑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执戟各五人,长上各二十五人 。左右翊中郎将府官,同骁卫 。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 。仓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 。
左右大都尉:《史记·匈奴列传》谓匈奴“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 。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 。”
2.古代官职中是左大还是右大
中国由于多民族的原因产生了许多的文化差异,对左右的认识并不尽相同,漫漫的历史长河折射出了中国人的左右不定 。
中国历史上可考的最早的左右观在先秦时代,我们可以从同时期的经典著作《老子》里得到清晰的考证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老子》31章)只有见血不祥的事,才贵右 。
左是生位阳位,右则是阴位死位;也因为在办丧事时也贵右 。《礼记·檀弓》篇记孔子有姐之丧,郑注云:“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 。”
可见,在当时的主流观念是左主吉,右主凶 。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变迁和多民族的文化差异都在官位的称谓上显现了中国人的左右观 。
依据中国官职的历来传统,即使同一官职,亦要冠之左右以区分高低 。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 。
到了蒙古族统治的元代,不但左右丞相和左右丞都是以右官居上,更是发展到连考科取士也分左右榜,蒙古人列入右榜,汉人则在左榜,左榜自然低于右榜 。而到了明朝,又回复了尚左的传统 。
回答:2005-12-08 19:52 共0条评论 。
3.古代左右官职有什么区别
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 。
4.古代官职是左大还是右大
其实,我们所说的“大”和“小”,体现在官职上,就是尊卑高下的区别 。谁大,实际上是谁的地位更尊贵、职务更高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朝代,对于“左”、“右”官阶的高低尊卑,有着不同的规定 。
上古春秋战国以至秦、汉时期,都是以"右"为尊 。如大家都知道将相和的故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记载到,蔺相如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立了功,"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却引得廉颇大动肝火, "不忍为之下" 。可见,位在其“右”就是官阶比左边的高 。《汉书》中往往说某人“左迁”,就是贬官,降了职 。也充分说明当时"右"比"左"要大 。
从汉末以至唐、宋时期,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 。如当时的官制,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 。
到了元朝,根据蒙古人的习俗,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 。《元史.百官志》:"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 。”不单单是官职上,就连科考,也分左右榜,以右榜为尊 。如清朝钱大昕《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中说:“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 。亦右为上也 。”
及至朱元璋起事,建立了大明,又重新改以左为尊 。此后明、清两代一直是“左”官大于“右”官 。
5.古代官职以右为尊还是以左为尊
年代不同,左右尊卑也不同 。
旧时礼制习俗观念 。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 。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东,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有东,卑者在西,则尊右贱左;反是,则尊左贱右 。各代情况不一,考核史籍,情况如下:夏商周时,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兵事尊右 。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 。秦尊左 。汉代尊右 。六朝朝官尊,燕饮尊右 。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 。一般在喜庆活动中,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 。《逸周书.武顺》:“天道尚 左,日月西移 。”《左传.桓公八年》:“楚人上左”《史记.陈丞相世家》:“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每 。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汉书.周昌传》:“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 。”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 。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 。”又,唐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 。按,唐代字位应以左为尊,此题中“左迁”指贬谪,乃用汉代习惯语,是以右为尊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 。亦右为上也 。”
整理资料后结果如下:
夏、商、周、晋(包括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文官尊左,武将尊右 。
秦、唐、宋、明:尊左 。
汉、元、清(包括三国时期):尊右 。
一般说来,喜庆活动左为贵,凶伤吊唁右为尊 。
6.关于古代文化常识
3、谦辞和敬辞窃:私下、私自 。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
何谓九卿三公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 。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 。
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 。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 。
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
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 。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
- 丁酉年是哪些年份,丁酉年是那一年?
- 皮皮虾生活习性有哪些
- 滚刀块操作要点有哪些
- 纯水设备用到哪些行业,各行业为什么要用到纯水
- 深海生物有哪些,10000米深海中的八大恐怖生物?
- 世界冠军有哪些,乒乓球世界冠军有哪些竖拍?
- 哪些佛不能拜
- 国家一级协会都有哪些?越多越好
- 世界最恐怖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 秋季熟透的粮食作物有哪些? 秋天成熟的农作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