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探索工业互联网产业升级调查

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起步较早,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实践探索,但随着发展之路越走越深,诸多瓶颈束缚也逐渐显现 。“十四五”期间,青岛目标再升级,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从工业互联网1.0版本向2.0版本升级 。青岛还有多远的路要走?如何让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和产业链集聚?怎样形成更大的产业发展合力?且看青岛如何探索工业互联网发展“无人区”之路 。
青岛是我国最早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城市之一,率先踏上工业互联网“赛道”,进行了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实践探索 。“十四五”期间,青岛市目标再升级,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在这条“无人区”之路上,青岛的升级逻辑是什么?还存在哪些发展瓶颈?打造怎样的产业生态才能形成工业互联网“热带雨林”?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人员在青岛陆续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调研采访 。
破解瓶颈
虽然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起步较早,但始终存在不少瓶颈束缚,使青岛工业互联网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工业互联网的推广普及存在不少难题 。”青岛市工信局工业互联网处处长周林告诉采访人员,一是多数传统企业认识不足、动力不够,改造意愿淡;二是企业资金压力大,工业互联网改造转型投入动辄几百万元至上千万元,传统企业需要承担较大风险,如果投资效果不明显,对中小企业来说很可能是致命打击 。
人才严重短缺也是制约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瓶颈 。“工业互联网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需要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专业型人才,还需要复合型的跨界人才 。但目前这种跨界人才非常稀缺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青岛区域总经理官祥臻说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新兴技术在工业互联网的场景应用开发较少,同样是困扰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大因素 。以人工智能为例,现在大多数人工智能企业的应用场景聚焦在智慧城市、消费互联网、视频网络等领域,应用到工业领域的寥寥无几 。
此外,目前真正达到工业互联网标准的企业凤毛麟角 。互联工厂是真正颠覆传统生产模式的新工业组织形式,能够在多方网络交互中解决产品如何创新、交货周期如何缩短等传统生产模式难以解决的诸多难题 。但现阶段,即便是已经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传统企业,大多数离真正的互联工厂标准还有很大距离 。
诸多瓶颈亟待破解,青岛工业互联网升级之路该如何走?如果把青岛6年前的工业互联网探索称为1.0版,那么始于2020年3月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可称为2.0版 。这次升级与之前1.0版截然不同,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由青岛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推动;二是动员政府、企业、高校、资本等多方力量齐头并进,打通工业互联网全要素;三是把工业互联网作为青岛各产业的“总引领”,促进“碎片化”产业环环相扣,在重构传统制造业的同时,带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传感器等新兴产业发展,从而达到形成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的目标 。
顶格设计、顶格推进是青岛工业互联网升级的主基调 。青岛成立了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审议并推动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大规划、政策、工程专项和工作安排 。“顶格模式”最大的效果,就是发挥了超强的动员和要素集聚作用 。
“青岛将努力打造1个国际领先、10个国内知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20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涵盖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解决方案、新一代网络设备、工业软件、工控系统与传感器、安全设备与产品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培育千亿元级产业新生态 。”青岛市工信局局长卞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