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像约饭一样约歌,当代年轻人为何热衷音乐共创?( 二 )


音乐|像约饭一样约歌,当代年轻人为何热衷音乐共创?
文章插图
部分百人合唱的歌曲
这些多人共创歌曲带有趣缘群体的社群性,合作者们通常出现在同一个或类似的音乐圈,为共同或彼此的音乐作品“点评赞”(播放、评论、点赞)是心照不宣的音乐社交内容。音乐创作和社交联动同时发生,参与创作的独立音乐人则基于情感共享,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相较于商业性的音乐创作,他们的音乐共创并非出于(或者主要出于)盈利意图,更多是为了感兴趣的主题而“约在一起”。大多数都是无偿或者微偿,甚至有时创作成员会为了完成作品共同分担相关的制作费用。
音乐|像约饭一样约歌,当代年轻人为何热衷音乐共创?
文章插图
共创音乐的约歌微博
简单来说,他们的音乐创作更像是“产销合一”,为爱“产粮”和消费。对于很多创作者而言,这个过程在物质上是消费而不是收益,在精神上“悦己”多于“悦人”。
为爱发电,这些年轻人为何热衷音乐共创?数据显示,网易云音乐和腾讯音乐的入驻独立音乐人数量均超30万,这些音乐人的原创作品新增近100万首,在音乐平台上占据了不少的播放量比例。
在这串数据背后,是音乐工业力的下沉和制作发行门槛的降低。虽然很多音乐人并没有系统化的专业学习背景,但取之不尽的线上学习资源和建议操作的音乐创作软件,都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技能支持。
音乐|像约饭一样约歌,当代年轻人为何热衷音乐共创?
文章插图
鱼丸是00后,2020年考上一所985高校的工科专业,高考后的暑假从学习编曲开始入圈,相关知识基本来源于B站教程。大一时,他编的一首古风歌曲投稿洛天依被采纳,很快该首歌的评论数实现了999+……尽管学习紧张,但他每次的创作都很高效,觉得兼顾学习和创作并不觉得辛苦,很多编曲的想法都是在吃饭的时候想出来的……
小L“入圈”7年,非音乐专业,热爱唱歌。在音乐版权管理不够规范的阶段,他曾经在虾米音乐发布了一首热播剧主题歌的翻唱,点击量更是超过了歌曲原唱。在版权方要求下架翻唱版本后,小L开始从各种网站上收集资源,学习自己做编曲。目前,他的原创歌曲有近200首,受欢迎的歌曲播放量四百多万,收藏量过万。
像鱼丸和小L这样通过线上自学产出作品的独立音乐人不计其数,他们从被关注和被点赞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偶尔也获得经济收益,但是这种收益与通过音乐实现谋生尚有距离。
根据网易音乐人《中国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2020)》,“独立音乐人群体中,学生占比达到66%,已工作的全职音乐或者兼职音乐人占比则分别为11%和23%。”而很多参与线上共创音乐的音乐人也大多并非全职,不少是学生群体。
很多独立音乐人的二次元创作和三次元的工作学习生活互不干扰。类似于微信这种熟人社交平台并不适合二次元沟通,他们会带着圈名“马甲”在陌生人社交平台(例如微博)进行创作交流。据了解,微博也是线上音乐社团招新、合作者招募的重要平台,平台的松散型人际联系则依托Z世代聚集的QQ群得以加强。
目前,因为创作工种的供需数量差别和技能、设备要求不同,独立音乐人参与歌曲创作的难易程度类似于金字塔结构。
音乐|像约饭一样约歌,当代年轻人为何热衷音乐共创?
文章插图
独立音乐人参与音乐创作难度图
虽然优秀的词作还是很受欢迎,但毕竟人人都能用文字来表达,词作在这个金字塔的底端,很多词作成堆的作品都无法转化成带有旋律的表达;歌手虽然是一首歌风格的最终呈现者,同样因为数量原因,列在次一层;而一首歌好不好听主要在于作曲,工作量原因排在中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