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互联网大厂下场务农,手机种田成新标杆?( 三 )


“做农业唯有实用 , 离开了实用讲技术 , 都是虚的 。 ”赵洪啟说 , 目前云洋物联的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大棚上 , 鉴于大棚是闭环系统 , 相对也好控制 。
目前 , 云洋物联已打通了从供应链端到销售端的壁垒 ,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化仓配体系 , 并形成了以大数据、云计算支撑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 。 其中 , 包括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 , 900多个菜鸟县域物流共配中心、5大产地仓和全国各地的销地仓及盒马、大润发门店共同构成的“数字化流通”网络 , 以及淘宝天猫等为核心的“数字化销售”矩阵 。
事实上 , 在智慧农业这个万亿级的蓝海赛道 , 互联网大厂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 。 无论是阿里、京东 , 还是腾讯、百度、拼多多 , 纷纷在这个新战场“逐鹿中原” 。
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少华的话说 , “阿里做农业没有短期KPI , 我们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 将用三年、五年甚至用30年的时间周期来布局 。 ”为此 , 阿里巴巴设立阿里云助推数字化技术的全面普及 , 其中在数字农业布局上分设了三个部门: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阿里巴巴经济体农业办公室和数字乡村实验室 。
京东的数字农业布局主要聚焦在生鲜电商“零售”及物流链条上 , 包括成立了智慧农业共同体:京东农场、京东农服、京东农业研究院 , 可以说是覆盖全局 。
目前腾讯的农业布局业务相对单一 , 主要集中在AI技术层面 , 百度则是走“AI+农业”路线 , 拼多多则主要侧重于农产品电商零售上 , 以建设完备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为主要目标 。

图 / 摄图网 , 基于VRF协议
对于众多互联网大厂纷纷下场“务农”的表现 , 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可赋能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和技术智能化 ,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 , 或许是大厂们想要展示自己业务比较多元化而“讲农业故事” 。
左汉伟则直言 , 有个别大厂做的基本上都是电商类的农业 , 跟他公司所做的产业化、数字化的农业有所不同 。 “电商类业务说白了就是搭了个店铺、一个平台 , 农户上来之后可以进行买卖 。 ”
在他看来 , 目前互联网大厂真正涉足智慧农业技术的还不多 , 大多只是基于自己的需要 , “它们需要的是流量 , 在技术方面 , 真正做农业的还得靠实体 。 ”
他认为 , 有些大厂做智慧农业的员工是否真干过农业 , 是否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 是否清楚农业产业链的运作逻辑 , 这些都是问题 。 “我觉得他们还需要时间去深入了解农业 。 ”
3、5年后农业会有质的变化?在国内互联网大厂纷纷下场“务农”的情况下 , 所谓智慧农业 , 目前的智慧化程度如何?
在云洋物联副总裁鲁锡峰看来 , 目前行业的水平可谓参差不齐 , 很难有一个官方的清晰说法 , 但智慧农业是一个大趋势 。 这是因为所有的传统产业都需要升级 , 无论产中还是产后各个环节 , 都需要在产业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去发展 。
“我们选择的核心场景 , 除了每年八九月份需要闷棚一两个月以外 , 其他月份都在采收 , 不像有些作物 , 采收可能就一个月(比如冬枣) , 也就是说农户们可以长时间使用我们的设备 。 ”鲁锡峰对「探客深科技」表示 。
尽管有关智慧农业应用的各种技术形式或前沿设备看上去都挺不错 , 不过在左汉伟看来 , 基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国情 , 农业领域还得“靠天吃饭” 。
所谓的智慧设施 , 其性价比在资本市场是可以的 , 在整体的国家发展方面也没有问题 , 但把它们放到地里 , 可能就会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