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员工猝死事件中,除了“加班文化”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二 )


但也有网民发现 , 网传家属在微信群内发布的信息截图与当事公司发布的公告内容不符 , 引发舆论质疑 。 其中关于员工具体的死亡时间 , 抢救是否及时等关键信息更是引发舆论关于企业“公关套路”的种种猜想 。
互联网企业员工猝死事件中,除了“加班文化”我们还看到了什么?】2月23日下午 , 网传当时企业又一员工送医院急救 。 舆情“搭车效应”迅速显现 , 助推形成新的关注热潮 。 网传图片显示在该公司楼下有疑似该公司员工被救护人员用担架抬走 。 当日傍晚当事员工便在公司内网澄清并表示已回家休息 。 动态、及时地信息发布回应了舆论关切并有效防止次生舆情的产生 。
在这次事件当中 , 除了对“加班文化”的再次反思和“健康第一”的反复呼吁之外 , 还有部分受众关注到当事人“在健身房运动时举止异常”这一细节 , 由此引发的讨论 。 网民“砂夜一条”表示 , “比起某互联网平台加班猝死 , 我觉得这次不太算企业的问题” 。 当事企业员工在内部实名讨论的过程中聚焦的“加班多”“压力大”等问题 , 也是近年互联网大厂状况不争事实 , 纷纷表示“改革”迫在眉睫 。 猝死员工的同事小雨认为 , 尽管就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 , 很难说清这位年轻人猝死和加班有没有直接关联 , 至少也需要反省一下 , 为什么其他互联网公司可以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展现“开创历史的创造力” 。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制定了相关明确标准 , 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不同维度对工伤的认定提供划定了范围 。 北京大成(西安)律师事务所谷盼律师表示 , 按照《条例》规定 , 分析一起猝死事件是否属于视同工伤的情形 , 主要是分析事发事是否属于工作时间、工作岗位 , 以及是否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 。
2月24日 , 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涉事企业补偿2000万 , 包括公司帮忙还清房贷 , 工资照发到孩子成年”的信息 , 家属很快发声回应称消息不实 , “双方暂未协商赔偿事宜” 。, 网民“renaissance”指出 , “抚恤关怀可不能留在嘴边 , 关键是能不能有真金白银的帮助!” , 有声音质疑事件处理被“舆论裹挟”的合理性及潜在危险性 。
互联网企业员工猝死事件中,除了“加班文化”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文章图片
互联网企业员工猝死事件中,除了“加班文化”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文章图片

当事企业在回应层面获得了一定认可 , 对于最终赔偿方案的聚焦也将成为后续关注的新一维度 。 需要看到的是 , 具体的赔偿数额并非对逝去生命的“估值”“定价” , 这一焦点折射出是企业对猝死员工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 以及社会对个体的关怀与温度 。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李娅琦
编辑:闫圣发|责编:朱玉萍夏玥
互联网企业员工猝死事件中,除了“加班文化”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文章图片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 , 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