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ech|医疗科技创业是“勇敢者游戏”,如何打磨创新力、产品力、组织力
文章插图
前沿科技与生命科学相映交汇,产业政策与资本市场同频共振,催生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本土医疗科技企业,蓬勃生长。
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成为创新源泉,也带来临床验证、跨学科团队管理等新课题;医药已成为资本市场重要板块,但市场也经历波动,二八分化显著;面向全球化竞合,想要弯道超车,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加考验创始人的全球化视野、差异化战略,以及行动是否果决。
医疗科技创业是一场真正的“勇敢者游戏”,必须有足够创新力、产品力和组织力的玩家,才能真正将技术从实验室带入临床,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近期,高榕资本榕汇联合兴业证券、华为云,举办医疗企业CEO闭门会,邀请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医药行业首席研究员徐佳熹博士、华为公司特聘管理顾问/教授/原变革项目管理部部长张真平等专家,与高榕被投医疗企业创始人,“共话医疗科技创新趋势,升级研发团队组织管理”。
以下为闭门会精彩观点:
AI、制造、生命科学突破,构成医疗创新源泉
文章插图
高榕坚定地看好医疗赛道,并于过去几年,在新药研发、医疗器械与诊断、数字健康与医疗服务等领域持续布局。
为何长期坚定看好?需求端,我们看到全社会对医疗的强劲需求。一方面,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此外,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寿命预期的增加,带动对创新医疗手段、高品质药品和器械以及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增长。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未来十年,仍是医疗创新层出不穷乃至持续加速的十年。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命科学领域的突破,共同构成了医疗创新的源泉。在这些技术的汇集点,我们将看到一批创新驱动的医疗科技企业涌现。今天,也有越来越多从事计算机、材料、器械的专家进入医疗领域,我个人特别喜欢这种代差的结合。前沿技术在一个新领域应用的时候,往往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AI+医疗的应用,已从局部走向全面。其中,AI医疗影像已经走到临床阶段,目前正向商业化阶段迈进;未来,AI制药领域的早期发现、蛋白质结构预测、手术机器人、AI与智能医疗设备的结合等方面,我们相信仍会有诸多单点突破。
对于今天备受关注的AI制药赛道,我们认为需要从产业闭环角度来看。上百年的制药产业发展逻辑显示,药企从Biotech开始,慢慢成长为Biopharma,最后成长为Big Pharma,期间往往有多次整合并购。Biotech层出不穷,但老牌药企也继续存在。以此反观今天的AI制药,我们需要思考诸多更深层的问题:一旦进入临床阶段,分子效果几何?AI筛选出来的分子,与化学家验证的分子相比,系统性优势在什么地方?在组织设置上,是把钱砸在临床上还是AI算力上?且新药研发本身就会有一定的失败率,我们建议AI制药公司在早期成长阶段,尽可能多融资、多管线布局、多开展合作。
制造+医疗方面,在内外要素变化影响下,需要创新和进口替代并举。新冠疫情触发了全球医疗供应链的重塑,中国需要升级医疗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核心要素包括关键材料、加工工艺、核心试剂与耗材等。
我们也期待看到中国本土有更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与医疗的结合。
在器械和IVD方面,本身与制造就是天然的结合,其中材料、精密制造、工艺是创新的核心门槛。很多时候,医疗器械创新来自于工程师而非科学家,是手很巧的工程师和富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合作打造出来面向市场需求的产品。
- 纵行|融资丨「纵行科技」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 博世|触觉AI解决方案提供商“钛深科技”完成B轮融资
- 小米科技|超2.8亿元收入囊中,“国产黑马”正式宣布成绩,确实有点厉害
- 小米科技|雷军难受!小米12系列悄悄降价:力度有点大!发布不足两个月
- 小米科技|小米的高端路,走到现在还缺什么?
- 提供商|触觉AI解决方案提供商“钛深科技”完成B轮融资
- 一加科技|一加10 Pro再进化,白色熊猫机再现一加颜值巅峰
- 小米科技|定位超小米12 Pro!小米12至尊版曝光:升级骁龙8 Plus
- 卫星|卫星“黑科技”保障铁路安全运行
- 小米科技|破2.8亿!小米突然官宣,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切来得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