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这5幅图,研发效能分析和改进就容易了( 三 )


图片来源:云效效能洞察Insight
指标卡中数据含义:
缺陷趋势图:横坐标为日期 , 纵坐标为缺陷数量 , 横坐标上方红色柱子代表这一天发现缺陷数量;横坐标下方绿色柱子代表这一天解决的缺陷数量;橙色曲线代表缺陷存量 。
在「缺陷趋势」指标卡中 , 我们可以分析:
1. 看团队的交付模式
如果长时间没发现缺陷 , 而到某一段时间集中新增大量缺陷 , 能够反映出是瀑布交付模式 。 如果缺陷被持续发现和持续解决 , 且存量缺陷处于较低水位 , 这种情况更容易形成持续交付模式 。
2. 看存量缺陷的多少 , 判断交付质量
需求在上线前 , 一般需要把缺陷数量清零 , 如果项目的存量缺陷一直处于较低水位 , 反映出交付质量比较高 。
举一个从小瀑布模式向持续交付模式转变的例子 , 如图:
图片来源:云效效能洞察Insight
左半部分
团队属于小瀑布的开发模式 。 前期 , 团队集中设计、编码 , 引入缺陷 , 但并未即时地集成和验证 。 缺陷一直掩藏在系统中 , 直到项目后期 , 团队才开始集成和测试 , 缺陷集中爆发 。 越到后期发现的缺陷 , 修复难度大幅提升 , 修复成本大幅增加 。
小瀑布模式下 , 过程质量差 , 带来大量的返工、延期和交付质量问题 。 该模式下 , 产品的交付时间依赖于何时缺陷能被充分移除 , 无法做到持续交付 , 也无法快速响应外部的需求和变化 。 并且 , 这一模式通常都导致后期的赶工 , 埋下交付质量隐患 。
右半部分
团队开始向持续交付模式演进 , 质量得到控制 。 在整个迭代过程中 , 团队以小粒度的需求为单位开发 , 持续地集成和测试它们 , 即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 缺陷库存得到控制 , 系统始终处于接近可发布状态 。 这一模式更接近持续发布状态 , 团队对外的响应能力随之增强 。
接下来我们来看「缺陷修复分布」:
图片来源:云效效能洞察Insight
指标卡中数据含义:
缺陷修复分布 , 也叫缺陷控制图 , 横坐标为时间 , 纵坐标为缺陷修复周期(天) , 图中:
圆点:代表一个已修复的缺陷 , 它所在的横坐标为修复时间 , 纵坐标为该缺陷的修复时长; 折线:代表缺陷修复周期的滚动均值 , 取该点以及前后各1/3/5/7/9个点(随区间事项数变动)的平均值; 面积:红色阴影区域代表滚动标准差 , 即实际数据与滚动平均值的变偏差量; 横线:所选时间区间内 , 缺陷修复周期的平均值 。在看到「缺陷修复分布」图的数据时 , 我们可以从 4 个方面理解和分析:






纵向上 , 代表已修复缺陷的圆点越向下越好 , 反映出修复周期越短、修复能力越快; 横向上 , 代表已修复缺陷的圆点数量越少越好 , 越少代表缺陷的数量越少 , 开发提测的质量比较高; 平均修复时长线 , 代表团队缺陷修复周期的一个基本水位 , 越低越好 。 很多团队会设定缺陷修复目标 , 譬如缺陷要日清 , 即缺陷要在发现后的 24 小时内修复; 滚动均值折线 , 展示缺陷修复周期的变化趋势 , 期望有往下走的趋势 , 代表团队修复缺陷的速度越来越快 。缺陷修复分布图 , 对于团队来说 , 可用于在回顾会上分析团队过去的质量情况 , 也可根据历史的情况 , 来设定团队的缺陷修复目标 。整体回顾 我们可以从产能、效率和质量 3 个维度来观测团队的研发效能现状 , 并进行针对性分析 , 重点观测 5 幅图: 需求交付速率:反应团队历史的需求交付吞吐量 , 可对未来的交付产能进行预测; 需求交付分布:反应团队历史的需求响应能力 , 可对未来的需求交付速度进行预测; 需求累积流图:反应团队整体的协作模式 , 可分析团队的交付模式和交付能力; 缺陷趋势图:反应团队历史的过程质量情况 , 可分析团队的交付模式和质量状况; 缺陷修复分布:反应团队历史的缺陷修复速度 , 可对团队的缺陷修复速度进行预测 。如果需要更多数据进行分析 , 也可以参考:需交付时长按阶段分布、 需求累积流图、存量缺陷按成员排名、存量缺陷占比等 。不管在阿里内部 , 还是我们接触的大部分客户 , 大家通常以缩短需求交付周期为目标 。 阿里提出的“ 211” 目标中 , 第一个 2 就是要把需求交付周期缩短到到两周 。原文链接:http://click.aliyun.com/m/1000325317/ 本文为阿里云原创内容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