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昆|对话投资人,医疗赛道的下一个10年机会在哪里?( 三 )


第一,在代差较小的新兴技术领域,如合成生物学、细胞和基因治疗、ADC、干细胞与再生医学、AI制药等,中国具备资金和CXO优势,有机会通过高效试错实现弯道超车。
第二,在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领域,如胃癌、食道癌、肝癌等,以及中国发病率较高的“罕见病”,其治疗药物的开发,因为占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中国有望先实现突破。
第三,是跨界创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各类硬科技、与生命科学跨界融合,可能产生新一代的颠覆产品,国内拥有大量优秀工程师、医药研发专业人才,在涉及多学科的跨界创新领域我们可能会有新突破。
高榕资本合伙人杨昆:我们看到,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命科学领域的突破,共同构成了医疗创新的源泉。我们看好这些技术的汇集点,所诞生的创新驱动的医疗科技企业。
AI+医疗领域,除AI医疗影像,未来,AI制药领域的早期发现、蛋白质结构预测、手术机器人、AI与智能医疗设备的结合等方面,相信仍会有诸多单点突破。
制造+医疗方面,看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与医疗的结合。例如,器械和IVD方面,本身与制造就是天然的结合;新药研发方面,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将带领新药的生产制造过程走向智能化、无人化,新材料也将对药品递送、制剂起到推动作用;机器人应用于医疗,除了手术机器人等临床方向,也会在上游生产、下游医疗服务等方面有广泛空间。
钛媒体App:2021年上半年医疗健康行业项目呈现融资阶段早、融资金额高现象,是估值合理?还是行业过热的传导效应?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宋高广:2021年天使轮、A轮估值等同于以往B轮的估值,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赛道早期轮次平均估值翻了3~4倍。医疗健康项目的估值不断攀高,而业务进展却并未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资本的大举涌入无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创业、创新提供了空间,同时也加速着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则是资本相争下行业的非理性繁荣,或埋下药企阵亡潮的隐患。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短期是过热的,在过去一两年里,疫情推高了医疗领域的整体估值。这主要是因为行业热度较高,竞争激烈迫使回报率降低导致的。
高榕资本合伙人杨昆:对于估值问题,纵观医疗科技的发展,在投资的带动下,一定程度会加速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例如测序、蛋白等赛道,尽管有个别公司没有发展起来,但整体赛道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对于一家公司来说,高估值可能是陷阱,核心考验企业能否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平台型技术,就需要做整合、合作、服务、转化,体现阶段性价值;治疗型技术,就需要推进临床,用临床数据在资本市场实现自己的价值。
钛媒体App:投资医疗健康项目的时候,我们更看重创业团队、创始人哪些特点?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宋高广:北极光投资医疗健康行业已经超过十年,以我本人长期专注的生物医药领域为例,生物医药的本质是治病救人,因此北极光更看重团队的产业化落地能力和安全性已得到初步验证的先进技术。
经纬创投:第一,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我们持续看好通过高效改造细胞通路,在新药研发、细胞工程和高端生物制造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很早就坚决投入到合成生物学中,累计投资了超10家初创公司,包括恩和生物(Bota Bio),呈源生物(RootPath)、Senti Bio、启函生物、周子未来、元育生物等等。
第二,经纬非常重视全球领先的突破性技术。例如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公司优赛诺生物,其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数据应该是全球范围内最领先的数据之一。以及3D打印药物公司三迭纪,全球仅有4个进入进入或完成注册申报的3D打印药物,而三迭纪一家公司就占了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