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又一名“喝粥”成员离职,离开小米的他们都去了哪里?( 二 )


黎万强在小米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黎万强首先负责的是MIUI的研发和运营工作 , 毫无疑问的是 , 先有MIUI后有小米手机的发展策略 , 为小米吸引了一批早期的忠实粉丝 , 而MIUI正是其中的核心 , 以软件优势吸引线上用户 。 当时热衷刷机的小雷 , 就被MIUI的设计所吸引 , 并尝试使用米聊与其他MIUI爱好者沟通交流 。

 此后 , 黎万强开始负责小米手机的市场营销等工作 。 当时的小米还属于发展初期 , 公司营销资源有限 , 为此黎万强主推小米线上营销的同时 , 创造出了米粉节和F码等贴合米粉的营销热词 , 加速小米在线上市场的用户裂变 。
小雷此前在阅读黎万强的《参与感》一书时体会到 , 其中的“互联网思维核心是口碑为王 , 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 , 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的思想 , 影响着小米过去和现在的营销发展方向 , 包括现在许多小米高管喜欢在网络上与网友们互动 , 本质上都是在提升米粉们的参与感 。 可以说的是 , 小米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黎万强在营销上做的工作 。
2019年11月 , 在小米奋斗了多年的黎万强离开小米 , 但会继续担任小米的高级顾问 。 雷军发布的内部邮件显示 , 黎万强是因个人原因离开小米 。
小雷通过爱企查发现 , 黎万强仍是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的负责人 , 或者说 , 现在的黎万强只是转向了幕后 , 但仍和小米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 , 此前坊间曾传出黎万强想要收购黑鲨的消息 , 希望自己操盘 , 将黑鲨发展为主打影像的手机品牌 。 虽然相关的报道最后不了了之 , 但要知道黎万强是一位摄影发烧友 , 最初想从金山辞职创业的项目就是开摄影棚 , 2015年时还开过个人摄影展 , 或者对于他而言 , 在智能手机行业里 , 造属于自己的影像手机更值得期待 。
不仅如此 , 许多公司的初创人员在离开公司后 , 所经历的事情也非常值得一谈 。 部分行业大牛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 , 在离开公司后或能找到新的发展渠道 , 扮演着行业发展推动者的关键角色 。
那些离开公司的“老员工”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 不管工作问题也好或是其他个人原因也罢 , 离开大公司的创始人们不在少数 , 有的继续追梦 , 希望在行业里有新的作为 , 有的则靠“敏锐”地市场嗅觉 , 活成了新的模样 。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 , 只要一提到特斯拉 , 许多用户想到的多会是马斯克 , 但其实特斯拉是马丁·艾伯哈德和马克·塔彭宁创建的 。 2007年 , 马丁·艾伯哈德在“被要求”离开特斯拉后 , 创办了电池系统公司InEVit , 此后逐渐消失在人海中 。 直到SF Motor公司收购InEVit , 马丁·艾伯哈德才重回公众视野 。 而这家SF Motor公司最后改名为赛力斯 , 母公司是小康股份 。
不过加入赛力斯的马丁·艾伯哈德发展得也并不顺利 , 并未能帮助赛力斯破圈 , 最后赛力斯又与华为展开了合作 , 但这都是后话了 。 马丁·艾伯哈德作为特斯拉的创始成员之一 , 仍拥有特斯拉的股份 , 而马丁·艾伯哈德仍执着于造车 , 可能与创建特斯拉又被“请出”特斯拉的经历有关 , 想再次在行业里证明自己 。
至于曾拉着比尔·盖茨创业的保罗·艾伦 , 在离开微软后的经历是另一番景象 。 1986年离开微软后的保罗·艾伦 , 靠着在微软期间的积累成立几家投资公司 , 先后对多个领域的公司进行投资 , 但因投资回报少等问题 , 被人称为“最蹩脚的经理人” , 不过其并不在意 , 继续按着自己的“喜好”进行投资 , 毕竟微软股票的上涨速度快于他亏钱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