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瞭望》新闻周刊:武汉奔涌蓬勃生机( 三 )


随着武汉区域辐射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持续增强,武汉正将科教人才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场场“国字头”“省字号”盛会接连落户:2021中非创新合作大会、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第十八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等盛会,为武汉赋能助力。
一批知名企业在汉布局区域总部:中国电子云总部在汉正式揭牌,助力武汉建设网信能力创新基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搬迁武汉;路特斯科技全球总部在武汉经开区正式动工建设。
一个个研发中心、二期项目接踵而至:华星光电T4项目、天马微电子G6产线二期项目等相继投产;小米第二总部等5G产业链上的企业汇聚武汉;华为云、浪潮云、腾讯云等数字领军企业组团在汉打造云产业重镇。
随着城市知名度跃升,投资信心和意愿进一步增强,武汉展露出日益强大的吸引力。非武汉籍毕业生留汉比例从10年前的17.97%增长到43.50%。
达——通江达海连世界
1月7日凌晨1时05分,编组50辆、满载电子元器件、日用百货以及防疫物资的X8015次列车从吴家山站开出,驶往德国杜伊斯堡。这是新的一年,武汉开出的第2列中欧班列。
折算发运455列,计3.7万多标箱,运行总里程385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赤道96圈……依托这条货运通道,9770.86吨当地抗疫急需的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被运往了德国、波兰、匈牙利等国。
破晓时分,向东沿着铁路行进60公里,“华枫6号轮”正从阳逻港二期码头出发,33小时后将抵达岳阳的城陵矶港,然后货物上铁路前往广州。
半年前,阳逻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项目开港通车,打通了武汉市铁路和水路运输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水铁无缝对接。
北斗|《瞭望》新闻周刊:武汉奔涌蓬勃生机
文章插图

阳逻港码头上岸桥吊机作业不停,一片繁忙景象。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任勇 摄
中欧班列(武汉)与铁水联运有效衔接,铁路枢纽与港口枢纽东西联动,湖北形成了连通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闭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认为,武汉已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能够衔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纽扣”。
入夜,武汉天河机场,灯光如昼。
5号货机坪上,湖北机场集团航空物流有限公司运行保障部监装监卸员梁欢,正忙着监督装卸、核对出发到达的货物。
从上个月开始,梁欢已在这里连轴转工作了十多天。“最近平均每天都有十多个国际航班进出,最多的一天有21班”。
繁忙的空港,是梁欢最直观的感受。在国内经济保持向好态势下,武汉以及湖北的防疫物资、电子产品、大宗贸易货物、电商货物等都大量出口,2021年,武汉天河机场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完成14.57万吨,是2019年的两倍多,而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量更是表现亮眼,达5335万票,是2019年全年的33倍多。
跃然而起的曲线,不仅彰显着武汉疫后重振的强大动力,更是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背景下,武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
犹如千年前的驼铃响彻万里茶道,深居内陆的武汉,正加速通江达海的进程,不断夯实连接全国、通达世界的“大动脉”,以更有力的担当服务国家战略。
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冲刺280万标箱;中欧班列(武汉)打造区域性枢纽节点;天河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覆盖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汉十高铁建成通车,沪渝蓉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西十高铁湖北段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武汉“超米字型”铁路枢纽网建设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