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瞭望》新闻周刊:武汉奔涌蓬勃生机( 二 )


在楼层索引牌前,武汉导航院、武汉北斗产业创新中心、梦芯科技、武汉依迅等一批北斗+创新和+北斗应用的企业齐聚。
“这栋楼里可以找到整条北斗产业链,而且整个技术资源自主可控。有时遇到紧急要处理的问题,甚至关系公司决策的事,上楼下楼跑动一下或许就能找到答案。”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婷说。
北斗|《瞭望》新闻周刊:武汉奔涌蓬勃生机
文章插图

武汉导航院自主研发的北斗高精度接收机。长江日报采访人员高勇 摄
这样的“邻里关系”对于企业来说,减少了时间和经济成本,缩短了技术更新迭代的时间周期。
这里,研发出北斗高精度芯片,出台10余项北斗系统国际标准,一批北斗技术走进国土规划、环境、农业、交通、电力、物流等领域。
在城市另一角的自动驾驶示范区,北斗大厦里的智能驾驶技术已经“上路”,用到了武汉经开区万科金域蓝湾小区居民李友华的车上,让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司机非常兴奋。他说,车上安装的辅助驾驶设备,可以提前预知前方路况,给出驾驶建议,让开车变得十分轻松。
一栋楼、一条链,延伸至一座城。武汉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通过物联网、5G等技术,让塔吊顶升过程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实现隐患预警等多项功能……”武汉众得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丁义轩面前,两年前还只是模型的建筑施工塔吊顶升程序式作业安全监控系统已从实验室搬到多个工地试点应用。
一个做住建领域教育服务的企业,转向实实在在的科研领域,丁义轩的信心来自与高校团队的牵手,更源自武汉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持续推进全市域、全链条、全社会创新。
日前发布的《武汉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截至“十三五”末,武汉市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累计达138个,城市科研指数位列全国第4位、全球第13位。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武汉不断奔涌的创新动能。
过去一年,武汉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4.6%,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9.9%,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5.2%。
而过去半年,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2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以上、占GDP比重26%左右。
聚——招贤引智谱新篇
曾几何时,“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是“大学之城”武汉的痛。坐拥近90所高校,超过130万在校大学生,每年留汉就业创业的人数却曾不到十分之一。
“留住大学生,才能留住未来。”为了扭转人才利用率低、人才外流严重的局面,从2017年开始,武汉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买房租房可打八折、落户仅靠一证、近500家企业带头落实大学生最低年薪标准……
北斗|《瞭望》新闻周刊:武汉奔涌蓬勃生机
文章插图

华中科技大学粒子与天体物理研究所。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高勇 摄
2021年5月,作为经武汉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市属国有企业,武汉人才集团有限公司高规格成立,目标指向:力争年引进高端人才1000人次,服务知名机构1000家,人才大数据库达到1000万量级。
2021年7月,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首批光谷招贤榜,向全球发出武汉招才最强音:35家单位提供60多个百万元年薪岗位;重大创新平台和重点产业人才引进,每年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对顶尖科学家,给予最高1亿元无偿资金资助。
从疫情“风暴眼”到经济“风向标”。2021年12月,首届中国城市国际传播论坛上,武汉获“中国国际传播综合影响力先锋城市”称号。论坛发布的《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2021)》显示,武汉的海外网络关注度仅次于北京和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