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雷军亲自披挂上阵 , 宣布负责研发和供应链 , 情况才有所好转 , 至少小米不用再排队等待供应商的零件 。 线下渠道的铺设也随之展开 , 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把小米引向出海的道路 , 印度市场上 , 性价比的打法更加适用 , 移花接木 , 小米一跃成了当地最大的智能手机供应商 。
但在中国市场上 , 各大友商在中、低端机型方面 , 疯狂堆硬件提升性价比 , 这倒逼了在硬件上没有优势的小米开始向上探索 。 小米的第一步 , 就是自握砍刀 , 红米被作为独立品牌和小米割裂开 , 负责中、低端市场;小米的旗舰产品也从原先的1999元涨到了现在3999元 , 但比起其它厂商动辄5000+的旗舰机型定价还是略低 。
在这种情况下 , 小米成了高端机型的“守门员” 。
祛魅高端化现在的国产手机厂商 , 都把高端化看出是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 仿佛打入高端市场后 , 距离行业宝座也只差一个苹果:一面喊着超越苹果 , 一面又把苹果当成高端化的答案 , 成为新常态 。
但残酷的事实是 , 高端机市场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 当华为靠着硬核技术迈入高端机市场后 , 转而就陷入了无芯的泥潭 , 而由此产生的国内市场高端机的空隙 , 再度被苹果填补 , 份额从40%提升到了63% , 放眼望去 , 短时间很难找到对手 。
其实 , 早在Note系列发布时 , 就已经被外界当成是小米高端化升级的第一次尝试 。 影帝梁朝伟手握小米note2商务旗舰机的海报被高高挂起 , 曲面屏一度赚足了观众眼球 , 但最终却因硬件阉割带来的续航问题 , 引来众多声讨 , 这让过去靠“厚道“换来的粉丝 , 对于这样的产品并不买账 。
Note2并未像雷军设想的那样 , 取得跟iphone 4一样划时代的影响 , 小米的高端化之路也没能从存量走向质量顺理成章 , 即便后来小米Mix系列接过了note系列高端化的定位 , 也走进了法国艺术馆 , 但2020年 , 雷军郁闷的事情还是一样:“干了十年 , 大家觉得小米还是中低端 。 ”
虽然高端化成了小米发布会的高频词 , 小米11、小米11 Pro、小米11 Ultra、MIX Fold折叠屏手机也一直在试图巩固中高端品牌调性 , 把机型的价格定在了3000元至1万元之间 , 但是仍然难逃品控争议 , 小米主板问题直冲热搜 。
其实抛开小米面对的质量问题不谈 , 从高端化本身出发 , 国产高端机的产品 , 更像是智能手机内卷下的产物 。
拿去年10月发布的新机来说 , 一加发布了旗舰机型9RT系列 , 卖点是搭载高通骁龙888处理器、120Hz的高刷三星定制屏;小米发布Redmi Note 11系列 , 升级屏幕、相机和快充功能;11月底 , OPPO Reno7系列上市 , 索尼共同设计的IMX709超感光猫眼镜头 , 成了最大看点 , 国产手机制造高端机的思路依然十分类似:卷屏幕 , 卷相机 , 卷充电速度 , 做手机配置的加减法 。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 , 花4000+的价格 , 并不是为了买一个中端手机的豪华升级版 , 比起功能 , 商务机更看重稳定 。 芯片用高通 , 屏幕用三星 , 在供应链共享的情况下 , 国产智能手机很难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体验 , 这也为高端化增加了难度 。 与之相对应的 , 价格跳水成了去年手机界的常态 , 背后往往是定格比定价更难的窘境 。
目前成功的高端机型 , 往往都会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在某项核心领域上占据最高点 , 形成产品特色 。 苹果依靠系统流畅 , 三星仰仗屏幕技术 , 华为则是靠搭配和自研芯片 , 在高端机领域博得一席之地 。
反观现在的小米 , 除了性价比 , 目前还没有产品力相关的标签出现 , 这也是雷军不曾提及的硬伤 , 也是任何首发都没能治愈的伤痛 。
- 香港|小米基金会:捐赠500万元港币,支援香港抗疫
- 伊隆·马斯克|不足百元,高速便携——小米双接口全金属U盘
- 小米科技|2021年,小米其实翻了两回车,否则销量会更好
- 一加10 Pro、小米12 Pro游戏对比:同是骁龙8差距有点大
- 拈花湾|葭沚老街重开:拈花湾文旅如何联动它的「前世与今生」?
- 2月8日|雷军“把小米改改吧员工”,曾经的万物基于miui
- 雷军|12号员工出走,小米在高端上过紧日子
- 操作系统|国产手机公布两个专利,小米拍月亮,OPPO无挖孔全面屏设计
- 小米星空拍摄专利公布 可融合多帧采样图像
- 小米两项月亮拍摄专利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