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滴滴全线裁员20%,背后症结不止在网约车

【滴滴出行|滴滴全线裁员20%,背后症结不止在网约车】滴滴出行|滴滴全线裁员20%,背后症结不止在网约车

文章图片

滴滴出行|滴滴全线裁员20%,背后症结不止在网约车


作者丨天宇
编辑丨坚果
虽然早已立春 , 但滴滴还是没有熬过互联网行业的寒冬 。
2022年2月14日 , 晚点 LatePost发布消息称 , 自2022年1月开始 , 滴滴率先于创新事业部R-Lab裁员 。 随后 , 滴滴几乎全线业务都开始裁员 , “各部门裁员比例不一 , 总体裁员比例约为20%” 。
尽管在2022年初这个互联网寒冬潮 , 快手、爱奇艺、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启动了裁员计划 , 但是滴滴与上述企业的裁员理由却不尽相同 。
因为在流量枯竭之外 , 滴滴还面临网络安全审查、25款App已下架半年等问题 。 而这也使得滴滴的裁员有了宿命般的意味 。
01
网约车市场风云再起
2021年6月30日在纽交所悄然挂牌上市时 , 滴滴可谓春风得意 。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网约车调研数据显示 , 2020年5月 , 滴滴月活为5439万人 。 作为对比 , 排名第二的首汽汽车月活仅为246万人 , 不及滴滴的零头 。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 , 2020年10月 , 全国网约车订单量为6.3亿单 , 其中滴滴订单为5.62亿单 , 拿下了89%的市场份额 。
也正因此 , 随着滴滴登陆纽交所 , 创下2014年阿里巴巴以来中概股第二大IPO , 市值一路飙升至800亿美元 , 行业玩家一致认为 , 未来网约车行业将不会再有新的机会 , 整个行业的格局将呈“一超多弱”态势 。
但遗憾的是 , 登陆资本市场心切的滴滴忽视了信息安全问题 。 2021年7月4日 , 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法规指出滴滴“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 并下架滴滴系的App 。
这等于滴滴直接给打算缴械投降的竞争对手们送了一个“王炸” , 一时间 , 网约车行业风云再起 。
以美团为例 , 其早在2017年 , 就曾入局网约车市场 , 但是一方面有关部门不允许网约车平台“以低价扰乱社会秩序” , 另一方面 , 美团正谋划登陆资本市场 , 希望减少亏损 。 因此 , 试水一年多以后 , 美团打车就逐渐被边缘化 。
滴滴下架后 , 美团迅速“重仓”网约车业务 , 于2021年7月11日重新上架美团打车App 。 与此同时 , 美团还试图挖滴滴司机资源的墙角 , 官方信息显示 , 2021年7月14日至7月20日 , 新司机注册美团打车后 , 可享受7天免佣政策 。
不止美团这种“新秀” , 此前一直活在滴滴阴影里的网约车平台也开始躁动起来 。 这一点 , 从投资者的态度可见一斑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2021年9月 , 曹操出行完成38亿元的B轮融资 , 这是2021年网约车行业首次股权融资 。 曹操出行的记录还没有保持太久 , 2021年10月 , T3出行就宣布完成77亿元的A轮融资 , 该融资创下了2018年以来 , 网约车行业的最大额度单笔融资记录 。
一方面 , 滴滴的“流量阀门”被卡死 , 另一方面 , 其他平台积极地“挖墙角” , 滴滴的蛋糕自然被抢食 。
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数据显示 , 2021年8月 , 全国网约车订单为6.4亿单 , 环比下跌17.2% 。 其中滴滴系的滴滴出行和花小猪订单量分别下跌21.1%和2.6% 。 然而腰部的网约车平台订单量却大增 。 比如及时用车、T3出行和阳光出行的订单量分别环比上涨113.0%、66.8%和33.8% 。
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也显示 , 2021年Q3 , 随着滴滴遭受挑战 , 腰部玩家开始强势崛起 , 其中曹操出行的月活达1101.5万 , 同比增长62.5% , 成为滴滴之后 , 首个月活超千万的网约车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