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滴滴全线裁员20%,背后症结不止在网约车( 二 )


02
滴滴核心业务萎靡不振
滴滴能够在2021年中登陆资本市场 , 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 是其终于扭亏为盈 。
官方数据显示 , 2021年Q1 , 滴滴营收为422亿元人民币 , 净利润为55亿元人民币 。 作为对比 , 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 , 滴滴的净亏损分别为149.79亿元、97.33亿元以及106.08亿元人民币 。
然而随着App的持续性下架 , 滴滴的财务表现又开始不尽如人意 。
财报显示 , 2021年Q3 , 中国出行业务占滴滴总营收的93% 。 晚点 LatePost也透露 , 截止2022年1月 , 滴滴的日均单量仅为 2000 万单左右 , 相较于招股书披露的上市前的2500万 , 下降了20% 。 目前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份额仅为70%左右 。
这必然会极大地影响滴滴的营收 。 财报显示 , 2021年Q2 , 滴滴中国出行业务营收为448亿元 , 到了Q3 , 这个数字就降低到了390亿元 , 同比下跌5.11% , 环比下跌12.93% 。

此外 , 在其他平台的围剿下 , 滴滴的总交易额也不断下跌 。 2021年Q3 , 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687亿元 , 环比下跌6.2% 。 中国出行业务交易总额584亿元 , 环比下降近9.6% 。
这带来的一大影响 , 就是滴滴又陷入了亏损的泥潭 。 2021年Q3 , 滴滴的净亏损达到了303.75亿人民币 。 而去年同期 , 滴滴还盈利了6.65亿人民币 。
受第三季度财报消息影响 , 滴滴股价一度暴跌8.18% , 总市值仅为238亿美元 , 相较于800亿美元的高点 , 市值已蒸发近600亿 。
03
熬过寒冬 , 才能谈第二曲线
尽管早在2019年 , 在亏损108 亿元的情况下 , 滴滴就重新梳理业务线 , 裁员约2000人 , 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 , 滴滴2022年初的裁员 , 似乎称不上是“战略调整” , 更应该说是“弃卒保车” 。
这除了是因为滴滴几乎全线业务都开始裁员 , 更源自于滴滴的其他业务线都难以给集团带来充沛的正向现金流 。
比如 , 早在2020年6月 , 滴滴就曾涉足生鲜电商 , 推出名为“橙心优选”的社区电商业务 。 疫情后 , 由于社区电商飞速发展 , 滴滴极为看重该业务 , 2020年11月 , 滴滴CEO程维就曾扬言:“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 , 全力拿下市场第一名 。 ”
但是随着美团、拼多多等专业电商平台的持续入局 , 橙心优选并没有在市场捞到太多的红利 。 财报显示 , 2021年Q3 , 滴滴橙心优选业务亏损208亿元 。 时至今日 , 我们在滴滴出行APP中已找不到橙心优选 。
与橙心优选几乎同步 , 2020年4月 , 滴滴还入局了货运业务 , 由于本身还是出行赛道 , 滴滴的货运业务前期表现不俗 , 仅五个月 , 日订单量就突破10万 。 然而 , 随着滴滴App的下架 , 滴滴的货运业务也陷入增长停滞的困局 。

财报显示 , 2021年Q3 , 滴滴包含货运业务的“其他部门”收入为27亿元 , 相较上个季度 , 仅增长1亿元 , 环比增速仅为3.84% 。
虽然从招股书和最新的财报来看 , 海外业务、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是滴滴未来可期的增长点 , 但问题是 , 这些新兴的业务目前对于滴滴的营收来说 , 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 相反 , 滴滴甚至还需要不断地给这些新业务输血 。
比如 , 招股书就显示 , 滴滴预计拿出的IPO募资的30% , 用于提升自家的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的技术 。
流量下跌、新业务亏损 , 均都不能带来“开源” , 因此 , “节流”的裁员自然就成了目前滴滴“止血”的最优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