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远|让00后疯狂的超级算法( 六 )



“你这算法再牛逼,我不能再花几千万做的比你更好,不就干掉你了吗?”

而袁行远的回答倒是有一个技术人的脾气和尊严:

“那你就跟我比一比!”

其实按照我这几年的观察,大厂虽然综合实力极强,但似乎“需要偏宠的孩子”太多,在很多细分垂直领域反倒总也扶不起来。

譬如某游戏大厂,旗下的AI、自动驾驶还是医疗、半导体项目,说不行就不行,说不要就不要。

因此,对于细分技术“拿来主义”适用于大厂;对于较重的产品模式,小而美的软件技术创业公司除非有孤注一掷的勇气、资本鼎力支持与强大执行力,否则我只见过两个结局:

  • 与“科技改变人类与生活”相关的嘴炮打得叮咚响,但不愿做脏活累活儿,演变成了吃老本和靠山吃饭的“内容创作公司”或房地产公司;

  • 关掉了公司,回学校或回家继承家业去了。

写在最后:荒腔走板的可能性

虽然在交流过程中,我屡次提出对这款程序商业化的质疑与忧虑,但我对袁行远持有的技术信心,未曾改变。

这首先来自于对彩云小译的好感:作为一名每天都会头秃的文字工作者,这款每月12块人民币的翻译插件,方便到可以给我打开难懂晦涩的外文技术文章的些许勇气。

其次,它还来自于我对中国一批互联网软件技术人秉性的信心:无论是否在自由市场,工程师们天生似乎跪服于“绝对实力”——虽然表情总是没有变化,但嘴里总会蹦出几个“干翻他”的豪言壮志。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就像我们在看冬奥会时,为何会面对王濛等名将的“绝对实力”由衷感到倾慕,为何又对中国足球“像山一样不能被动摇”的垃圾实力而感到心痛?

在技术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想挑战最难的东西,摘下最高处的那颗果实,最终利用这种以技术维度为唯一标准的“绝对实力”,冲出商业重围。

只是,我们的确需要让好技术有一个好壳,以及靠谱的应用方式。

袁行远|让00后疯狂的超级算法
文章插图

一个烂了,其他就会烂的特别快

实际上,让我最担心的,反而不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瓶颈和AI故事续写的“不赚钱”。

而是,往往人类在寻找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到头来,挖掘出的最容易商业化成功模式,恰恰是一些随着正常产业发展衍生出来的“歪门邪道”。

举个例子,人脸识别技术从论文走进门禁与闸机,整个过程从来没有人提过,它能被房产中介用来杀熟,辨别出老客户以此提高几十万房价。

但这种应用不仅发生了,而且仔细想想,这恰恰是2B技术最容易被人买单的商业路径。

而AI故事续写会发生什么呢?

它可能会被应用在教育市场的一些旁门左道生意里(我本来不想写出来的)。譬如,“论文帮写”、“作业代写”“考试作弊”,甚至加剧“作品抄袭”概率的发生。

其中,国外学术界已经发生了一些对GPT-3引发的学生负面行为的激烈讨论。

但从纯铜臭角度来看,这些难道不比“娱乐”和“游戏开发”更具有让人买单的刚需性吗?
【 袁行远|让00后疯狂的超级算法】
希望我的担心与忧虑,不会因为下次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突破瓶颈后的爆发,而变成现实。

我是虎嗅科技组主笔傅博,关注自动驾驶、半导体以及智能制造。(微信:fudabo001,加微信请务必备注身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