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 吴月辉
估计您想不到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的科普做得如此火爆:他们运营的各类新媒体账号粉丝量超过800万 , 在哔哩哔哩网站(B站)的视频直播最多时有144万人同时观看;2022跨年科学演讲连办3个晚上 , 约700万人次在线观看 , 热点话题整体曝光量超4亿……
一个以严谨著称的传统研究所 , 做的科普节目为什么能频频走红、出圈?
起步
“我们要做的话 , 必须做点不一样的”
2014年11月 , 物理所创办微信公众号 , 并由当时刚毕业留所不久的成蒙博士来运维管理 。 做了一番调研后 , 成蒙和同事发现 , 当时注册官方微信公众号的科研机构还很少 , 且发布的多是一些和管理工作、科研进展相关的内容 , 点击量有限 。
“我们要做的话 , 必须做点不一样的 。 ”成蒙说 , “像招生、科研类的信息 , 其实所里的官网上都有 , 而且很全 , 没必要换个地方再发一遍 。 微信公号的内容 , 大家喜欢在朋友圈里转一转、传一传 , 内容最好要有一定的普及性 。 ”
什么样的内容具有普及性?成蒙和同事们分析、思考后 , 认为是科普 。 “站在公众角度来看 , 他们和科学、中科院、物理所的‘交集’就是科普 。 ”成蒙说 。
研究所做科普公众号看似轻松 , 实则不然 。 粉丝数量、内容持续输出、较高的更新频率 , 是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 然而 , 在物理所这样的科研机构中 , 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一向都投入在科研和学术上 , 多出重大科研成果才是主要目标 , 想要做到以上三点并不容易 。
成蒙认为 , 时间不等人 , 当务之急还是要先做起来 。 在最初的一年里 , 他和同事决定先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涨粉”上 。
因为人手严重不足 , 他们只能先“取巧” 。 大家就尝试把喜欢的物理类科普文章转载到公众号上 , 以保障公众号的日常运营 。 结果 , 一年多的持续更新 , 为公众号带来了10万粉丝 。
粉丝量有了一定基础 , 内容就被摆上了首位 。 毕竟 , 一个新媒体公众号想要站稳脚跟、长远发展 , 还得靠高质量的原创内容来支撑 。 但仅靠物理所的科研人员 , 无法满足高频次的内容输出需求 。 成蒙想:何不在所里在读的研究生群体中挖掘一下?他们既有不错的物理学功底 , 又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精力 , 潜力巨大 。
2015年底 , 物理所举办了第一届科普展品创意大赛 , 吸引了20多名选手参加 , 还有不少观众 , 气氛相当热烈 。
在现场 , 当时在读的博士生李治林为大家展示了名为“带你悬浮带你飞”的作品 。 他先让石墨薄片在磁场中悬浮 , 然后用激光控制光照条件使得石墨片运动起来 。 整个过程既直观又有趣 , 生动阐释了悬浮背后的物理学原理 。 最终 , 这个作品获得了一等奖 。
“没想到大家的水平都这么高 , 比我预想的还要好 。 ”赛后 , 成蒙把李治林和其他几位获奖者召集在一起 , 把初步想法告诉他们 , 几个人一拍即合 。
出圈
一个个设计巧妙的小实验 , 一场场充满奇思妙想的直播 , 让大家了解到“科学也可以很可爱”
随着粉丝量的增加 , 后台开始收到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问题:“太阳为什么没有蒸发掉?”“穿越回古代怎么发电?”“电磁辐射是否无害?”……
团队特地做了调查 , 发现关注公众号的人中 , 70%以上是14至26岁的青少年 。 “我们觉得对这些问题给予及时的反馈 , 可能会成为让更多年轻人喜爱科学的契机 。 ”李治林说 。
于是 , 他们就开设了公众号的第一个专栏“问答” , 每周在后台选出一些最有趣、最受关注 , 同时也最有科学意义的提问进行解答 。 之后 , 公众号又相继开设了“正经玩”和“线上科学日”两个专栏 , 前者演示和讲解物理小实验、说明某个物理常识或现象 , 后者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和趣闻轶事 。
- 薇娅|欠税被罚13.41亿 薇娅被曝3月复出:仍在淘宝直播、粉丝量不变
- iphone12pro max|粉丝贪便宜5500买美版iPhone12Pro Max,查询发现有网络锁!
- 魅族|魅族粉丝七年之痒!无奈投入 iPhone 怀抱,真香
- 本文转自:荆州日报新媒体今日|区块链新闻“宜荆荆恩城市圈新闻周刊”上线,首期关注四城精彩开跑
- 本文转自:红山晚报新媒体设计、制作:韩颖...|提气!这份“赤峰答卷”请查收
- 抖音|世界级顶流!谷爱凌夺金3天抖音粉丝突破1000万:视频播放量超40亿
- c语言|新媒体内容创作——短视频内容创作策划与技巧
- 路由器|你肯定没见过,“国行iPhone”自带网络锁!粉丝:华强北出品!
- 亚马逊|新媒体内容创作——短视频内容创作策划与技巧
- meta|Facebook专页粉丝如何进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