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87岁挂帅救火,亲手终结自创单反时代,佳能“诸葛亮”,难!( 二 )


在交流中 , 他意识到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最大的不同 , 就是美国企业重视市场份额的同时也重视利润 , 而日本企业往往会追求市场份额、忽略利润 。
美国经理人的言传身教 , 在富士夫的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 , 严控成本、利润至上的观念 , 自此深入其心 , 以至于深刻影响了佳能在日后的战略 。
这同样是一个开始 , 上有日本在世界经济地位的提升 , 中有日本商品影响力的扩散 , 下有佳能直销队伍的壮大 , 物美价廉的照相机和复印机 , 开始被美国企业和民众接受 。 公司业绩随之连年上升 。
御手洗富士夫说:“佳能美国发展飞速 , 我认为应归功于1973年开始的照相机直销和1974年复印机等产品直销网的充实和市场战略的奏效 。 ”
佳能美国蒸蒸日上 , 御手洗富士夫一路从业务员升职为销售总监、佳能美国副总裁、总裁 。
1989年 , 御手洗富士夫调回日本总部 , 在他离开的时候 , 佳能美国已经是一个拥有6000名员工 , 包含相机、复印机、打印机业务 , 销售额达30亿美金的地区分公司了 。
【2】
有的人回归总部 , 是高升 , 有的人回归总部 , 是休养 。 富士夫回到总部 , 是一脚踏入了大企业病的疫区 。
在总部 , 富士夫的头衔是副总裁 。 但他的资历要重新计算 , 这让他成为论资排辈队列中的后排选手 , 后排选手的一个标志 , 就是提议可以被随便否定 。
但富士夫还是等来了他的机会 。 一半是因为他的才华和业绩资历 , 另一半 , 说不清是幸运还是不幸——1995年 , 时任总裁御手洗肇得了急症猝然离世 , 御手洗富士夫临危受命 , 成为佳能第六任总裁 。
60岁的富士夫有两个新发现 。 第一个 , 他的资格足够老 , 地位足够高 , 很少有人能站出来否定他的意见 。
第二个发现就没那么美妙了 。 佳能贷款依赖率高达35% , 一堆陈年债务在滚雪球 。 同时多个研发部门各自为政 , 不仅有派系之争 , 且研发不顾成本 。 表面强盛的佳能 , 实则早已外强中干 。 最需要的 , 可能是一场改革 。
这的确促成了佳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改革 , 也造就了富士夫商界英雄、和魂洋才的地位 。
富士夫的第一把火 , 烧向运转40年的流水线作业模式 。
以6个人一组的“蜂巢小组”取代 , 员工由坐着改为站着工作 , 生产效率提高30% 。 虽然没有取消终身雇佣制 , 但把年功序列薪酬制度代之以多劳多得的绩点调薪;
第二把火 , 烧向了7个亏损部门 。
在这些亏损的部门中 , 佳能的PC业务在1995年大约亏损260亿日元 , 御手洗富士夫为此专门找到了东芝副总裁西室泰三 。 西室泰三告诉他:“PC要年售300万台才能不亏钱 。 ”
这让富士夫思考了整整一夜:“PC业务做了20多年 , 至今年销80万台 , 和300万台的荣枯线相比 , 是无论如何都看不到盈利希望的 。 ”
回到佳能 , 富士夫提出了一个口号:“亏损即罪恶” , 他砍掉PC、文字处理机、储存卡、FLCD等“罪恶的部门” , 废弃了35个工厂、2万米流水线 , 大量工人转岗和辞退 , 佳能因此被整合成复印机、打印机、照相机和光设备四个核心部门 。
第三把火 , 烧向了花钱无度的研发部门 。
为了提升投入产出比 , 佳能的研发部门被直接划归总裁办管理 。 每年固定几个点营收作为经费 , 严控成本同时保持激进 。 仅2003年 , 佳能平均每个工作日注册九项专利 。
历史雄辩地证明 , 无论在哪个国家 , 触及利益的改革 , 总是会引起大震荡 。 那么处于“被砍业务线”的员工 , 打着心血付出的旗号拼死抵抗 , 富士夫因此遇到了重重阻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