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Pro|M1Pro MacBook Pro体验:未来已来,次世代的笔记本电脑( 二 )


所以最终权衡了使用习惯之后还是选择了14英寸版本 , 不过14英寸的重量也要比上一代使用的MacBook Pro13更重了300克 , 厚度虽然数据上是薄了一点点 , 但初次见面时的厚度却感觉要更厚了不少 。

机器的包装还是老样子 , 就是重了很多 , 从直营店拎出来一路也是比较考验臂力的(笑) 。
机身整体改为了更为方正的设计 , 和上一代Touch Bar版本以及上上一代发光logo版本的MBP都有不同 , 反而是十分类似再上一代的和Intel“热恋”期的MBP以及更早的powerbook的设计语言 。 初见觉得复古 , 但细看之下原来复古才是目前时尚圈的宠儿 , 细致的磨砂铝合金CNC外壳之下 , 精致感也就浮现出来 。 这一代的设计语言和复古风格 , 个人认为是更适合银色版本来诠释的 。

侧面来看厚度其实也并没有很厚 , 旧款MBP是“假薄”设计 , 平时使用的时候越用越觉得机器没有视觉上这样薄 。 但新款MBP确实“假厚”风格 , 使用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机器并没有那么厚 。

D面破天荒的加入了MacBook Pro的刻字 , 还是十分的复古 。

打开机器后 , 三面超窄边框加上窄下巴 , 和刘海一样极为震撼 。

刘海的平时使用上观感的影响其实很小 , 因为刘海是额外的加的一条显示内容 , 不含刘海的显示比例就已经是16:10了 , 有刘海后实际上屏幕的可用内容是增加了一行的 。

然而事实上刘海对于使用的影响还是在状态栏这边 , 因为刘海会占用一部分状态栏 , 所以留给图标的空间并不大 , 因此在日常使用时需要养成节俭谨慎使用状态栏图标空间的习惯 , 很多以往随便放在状态栏的图标都已经能优化就优化吧 , 如果实在图标太多 , 也可以用第三方软件来隐藏部分图标

C面的键盘改成了黑色底色 , Touch ID面积变大 , 手感非常好 , 触控板有一点点缩小但毫无影响 , 使用起来还是那样傲视群雄 。
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终于砍掉了Touch Bar , 倒不是说Touch Bar有多难用 , 其实还挺好用的 。 但这个设计一方面成本是真的高 , 如果是在Touch Bar和多给你512G硬盘空间来选择 , 会有多少人选Touch Bar?另一方面Touch Bar本身不难用 , 但也没啥太实际的用途 , 反而取消了Fn键列会对很多软件的使用造成困扰 , 因此取消Touch Bar也是很多上一代mbp用户举双手赞成的 。
新MBP的键盘手感也变得非常出色 , 回弹比上一代优化后的键盘 , 以及iPad Pro的妙控键盘要更加的弹一些 , 打字是非常舒适的 。 这里作为初代Touch Bar版使用蝴蝶键盘的MacBook Pro用户必须要吐槽一下 , 用上一代蝴蝶键盘打字实在是一种煎熬 。。。

这次mbp接口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复古 , 对于追求高集成度的苹果来讲甚至是一种倒退 。。 其实上一代4个雷电接口是领先时代的设计 , 只是直到现在这个时代都没有到来 。。。 苹果不得不给新MBP重新加上了HDMI2.0接口和SD卡槽 , 可能没有加回来USB- A口是苹果最后的坚持吧 。。。 至于为什么是HDMI2.0 , 个人的看法是因为这一次3个雷电4接口都是全速的 , 每一个接口都是单独的速率通道 , 不像上一代其实是两个C口为一组的 。 然后带了3个全速雷电4以后 , IO真的快到极限了 , 只够再来个HDMI2.0了 。。。
其实大胆猜测一下:但凡苹果还可以放得下一个HDMI2.1 , 那苹果肯定会选择4个独立通道的雷电4的 。 毕竟HDMI2.0的这个接口除了会议连接投影仪外其实用途已经不大了 , 其实根本没多大必要加上来的 , C to C和C to HDMI的线材 , 转接线已经很普及了 。

而MagSafe回归是好事 , 也是很有必要的 , 毕竟3个全速的雷电接口如果有一个被充电接口常年占用 , 也实在是太奢侈和浪费了 。 新Magsafe接口磁吸很有趣 , 线材也改成了编织线 , 会更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