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2022:“新能源+”接棒“互联网+”( 二 )


更重要的是 , 在智能机时代 , 由于电池的质量和容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体验和选择 , 特别是平板电脑定位于移动办公、视频娱乐的综合需求 , 这就要求锂电池在设计上更加突出轻薄、长续航以及散热性能 , 锂电池的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早期的数码产品和功能机 , 单台电子产品都是单个电芯 , 电池管理系统(BMS)是相对简单的 , 甚至还没有电池模组的概念 。 但平板电脑等智能产品一般采用2、3节电芯组装而成的电池模组 , 电池管理系统作为锂电池模组不可缺少的部件开始发展 。
变局2022:“新能源+”接棒“互联网+”
文章图片
图2:国内智能手机成为消费电子主力 , 资料来源:工信部
而宁德时代的母公司ATL , 正是依靠上面的两股春风成为一家消费锂电池隐形冠军 。
汽车电动化浪潮
伴随数码产品和智能手机的成长 , 锂电池的性能不断提升 , 成本进一步下降 , 同时锂电池也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 但真正让锂电池实现质变式飞跃的还是电动汽车 。
第一 , 汽车要求动力电池能力密度更高、循环寿命更长、充放电能力更强 。
第二 , 动力电池需要数量更多的电芯组成电池包 , 这对锂电池的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对工程制造能力是极限考验 。
第三 , 讲到安全方面 , 动力电池需要管理更多电芯 , 电池管理系统的难度成倍增加 , 毕竟一个电芯出问题容易殃及整体 。
最后 , 讲到电池成本 , 由于汽车的带电量更大 , 所需的电池材料成千上万倍地增长 , 产业规模效应带动电池成本快速下降 。
过去十年 , 全球的锂电池厂商都投身到汽车锂电池 , 几乎所有资源都集中到了汽车领域 , 脱胎于ATL的CATL也站上了世界之巅 。 今天我们也有幸看到锂电池的技术和规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能量密度 。 2011年汽车锂电池能量仅有80Wh/kg , 现在能量密度已超过了270Wh/kg , 提升2倍之多 , 当年遥不可及的800公里续航得以实现 。
电池成本 。 2011年汽车锂电池价格高达3800元/kWh , 电动车的销售纯靠大额补贴拉动 , 今天这个价格已经降到700元/kWh , 电动车正进入到千家万户 。
产业规模 。 2011年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尚不足1万辆 , 动力电池装机量几乎是消费电池锂电池的零头 。 再看现在 , 2021年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超过了200万辆 , 动力电池装机超过50GWh , 已成为锂电池的需求主力 。
变局2022:“新能源+”接棒“互联网+”
文章图片
图3:随着技术进步锂电池逐步成为二次电池的领导者 ,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站在当下的时点 , 我们的目光应该不仅仅限于锂电池在消费电子和车上的应用 , 而应该看到随着锂电池被汽车锤炼后 , 脱胎换骨 , 锂电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理应水到渠成 。
02锂电的全面出圈
锂电在消费电子、汽车领域外的渗透 , 已然不再是捕风捉影、异想天开了 。 我们实实在在看到的是锂电的全面出圈:
变局2022:“新能源+”接棒“互联网+”】电动两轮车
一提到两轮车 , 人们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低端、廉价这些标签 。 但实际上 , 我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超过3亿台 , 数量上跟汽车一个级别 , 并且每年电动两轮车销量稳定在3000万台以上 , 这是个实打实的千亿规模市场 。
过去电动两轮车基本使用性能较低、重量大且污染严重的铅酸电池 , 其占比一度高达90% 。 从2018年5月开始 , 工信部发布“新国标” , 并且从2019年4月正式实施 。 不过当时各地政府为了政策的有序推进 , 大多为超标车给出了2-5年不等的过渡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