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BAT大哥难当( 二 )


类似情况在 2021 年前两个季度同样存在 。 根据财报 , “其他收益净额” 类目主要用于反映腾讯投资收益 , 2021 年一季度该部分收益达到 195 亿元 , 占同期净利润(478 亿元)的 40.8% , 二季度达到 208 亿元 , 相当于同期净利润(426 亿元)的近一半 。
从 2018 年、2019 年投资利润占比约 20% , 到 2021 年三季度的超六成 , 投资对腾讯利润的贡献越来越大 , 公司一度还被称作 “中国的伯克希尔” 。 这就不难理解 , 腾讯为何在过去十余年朝着 “投行化” 发展 , 建立起了自己的江湖门派 。
虽然阿里巴巴去年投资收益不佳 , 但在 2018~2020 年间的投资却是持续增长 。 根据新财富统计 , 2018~2020 年 , 阿里投资收益分别高达 305 亿、441 亿、730 亿元 , 而其对应的每年净利润为 641 亿、879 亿、1494 亿元 , 投资收益对净利润的贡献占比也近一半 。
从公司发展前景上考虑 , 企业阵营的形成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对消费者时间和行业未来的掌控 。 根据 Questmobile 和勾股大数据 2020 年 6 月的统计 , 今天中国人均手机日使用时长超 5 小时 , 如果按照活跃用户数排名 , Top 10 中腾讯系占 4 席 , 阿里系占 3 席;Top 30 中 , 腾讯系占 14 席 , 阿里系占 7 席 , 两大阵营合计占比超 7 成 。
随着流量红利消失 , 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就沦为了存量用户价值竞争 。 对于企业而言 , 谁能留下用户、争取用户时间、让用户多打开 , 谁才能最终取胜 。

02
练成 CVC 巨无霸
如果从投资主体上研究腾讯、阿里的打法 , 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 企业风险投资 。 这是相对 VC(Venture Capital)的概念 , 区别于专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 , CVC 主要是由企业资本主导的投资行为 。
或许是腾讯展现出的惊人回报太吸引人 , 又或是阿里通过投资后掌握的话语权令人眼红 , 除了互联网大厂 , 硬科技、新消费等行业一批企业都有向着 CVC 模式发展的趋势 。 一时间 , CVC 遍地开花 。
IT 桔子数据显示 , 近五年来 , CVC 投资占整个风投市场的份额在 20%~30% 之间 , 并且随 VC 市场波动情况而变动 , 但投资下降幅度则明显低于 VC 机构;从 CVC 的主体公司来看 , 上市达到了 432 家 , 占比 58%;CVC 投资的 “巅峰” 时期发生在 2017 年 , 随后几年呈现下滑趋势 , 但是从 2020 年开始又再次活跃起来 。
线下餐饮行业是趋势比较明显的赛道之一 , 喜茶在 2021 年成立了战投部门 , 并于同年 7 月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入股了精品咖啡品牌 SeeSaw;网红茶饮品牌茶颜悦色也在去年投资了本土水果茶品牌 “果呀呀”;据零态 LT(ID:LingTai_LT)了解到 , 新茶饮品牌沪上阿姨在 2021 年也成立了独立的战投部门 , 核心关注茶饮和咖啡赛道的早期企业 , 特别是与自有品牌模式存在差异的一些企业 。
相较于腾讯、阿里的纵深布局 , 这类餐饮消费企业更多还是寻求 “横向” 投资 , 从而实现单一产品、单一模式的突破 , 让企业拥有更多故事、更大机会 。



▲图:阿里办公区
时下正热的新能源产业链企业 , 不少企业也在模仿 BAT , 也在朝着 CVC 道路发展 。
以宁德时代为例 , 据不完全统计 , 该公司 2021 年以来的股权投资超过 20 笔;截至去年 9 月 30 日 , 其已投资 75 家企业 , 合计认缴金额达 154.6 亿元 , 覆盖动力电池、车企、新能源装备等汽车产业链相关环节 。 用公司董事长曾毓群的话说 , 宁德时代要的是 “靠自己 , 让车企离不开” 。
值得注意的是 , 无论是餐饮企业 , 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 , 做 CVC 投资并非纯粹追求超高回报 , 而是将协同业务发展、构建纵深网络作为首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