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平台把会员当韭菜,好日子就到头了( 二 )



(截自爱奇艺)
爱奇艺此前陷入争议 , 本质上就是因为其缩减了黄金会员的权益 , 试图引导用户订阅价格更高的白金、星钻会员 。
假设一开始付费会员的权益划分就和今天一样 , 爱奇艺也不至于遭到全网的围攻 。 但其偏偏拿捏着用户“由奢入俭难”的损失厌恶 , 变相迫使用户花更多的钱 , 享受和之前差别不大的服务 。
此外 , 为了让自身的付费会员“显得”有价值 , 很多平台还会提供类似“会员标识”“彩色弹幕”“专属装扮”之类可有可无的虚拟权益 。 看似数量很多 , 但实际价值很难撑起高昂的售价 。
曾经的付费会员 , 本应该是将主导权放在用户手里 。 在不影响主要体验的情况下 , 付费会员可以让用户花更少的钱 , 享受更多权益 , 又或者是为特殊需求提供增值服务 。 但随着视频平台逐渐将付费会员作为商业化的主要手段 , 其本质早就产生了变化 。
如今的局面 , 是平台不断试探着用户的底线 , 用户又不断权衡着付费会员的实际价值 。 这样的博弈 , 实际上已处于危险的边缘 , 遭到群攻的爱奇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电商会员的下一步相较于在视频平台饱受争议 , 付费会员在电商平台的日子要好得多 。
无论是京东的PLUS会员 , 还是阿里的88VIP等等 , 至今仍留有付费会员的初衷 。
由于营收结构的不同 , 电商平台的付费会员只需要做到两件事:筛选高价值用户、提高用户粘性 。
去年 , 京东和阿里不约而同地公布了付费会员的相关数据 。 在京东 , PLUS会员数量已突破3000万 , 相较2021年底增加了500万人 , 且其平均年消费额是非会员的10倍之多;
在阿里 , 88VIP人数超过2500万 , 他们的购买力是普通用户的两倍以上 , 一年内人均消费57000元 , 总计贡献1.4万亿的GMV 。
作为对比 , 爱奇艺此前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 , 截至去年9月30日 , 其付费会员规模达到1.06亿 , 且单季度新增会员超千万 。
从人数上来说 , 京东阿里的付费会员数只有爱奇艺的四分之一左右 。 但要论对平台的贡献 , 电商会员的价值明显要高得多 。
那么 , 电商会员究竟做对了什么?
最关键的当然是价格有足够的诱惑力 。 比如在京东 , 只要京享值4500分以上 , 就能以99元购买PLUS会员年卡 。 而在用户能享受到的权益中 , 仅全年60张运费券 , 就能为其节省最多360元 。 更不要说其它会员专享价、满减券、10倍京豆之类的增值服务了 。

(截自京东APP)
阿里的88VIP , 只要淘气值1000分以上 , 就能以88元购买 。 其提供的权益中 , 仅优酷、网易云和饿了么的年卡 , 本身都已经价值100元以上 。 能够让用户直观感受到未来的收益 , 这才是付费会员的根本 。

(截自淘宝APP)
不过 , 京东和阿里的思路也有所不同:淘气值1000分的难度远大于京享值4500分 。 换而言之 , 京东更加注重开卡后的会员用户 , 阿里则是兼顾普通用户和会员用户 。
这一点也不难理解 , 毕竟阿里的体系更加庞大 。 设置较高的门槛可以促进淘宝用户消费;达成门槛后的高额“福利” , 既能成为用户的动力 , 也能为旗下的其它平台引流 。
就目前看来 , 京东和阿里在做付费会员这件事上 , 确实是成功的 。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 电商会员模式 , 是否还有继续改进的空间?
对于这个问题 , 爱奇艺的经历或许可以成为参考:价格与服务的正向关系很重要 。
用户对于付费会员的要求其实很简单 , 对于一些必要功能 , 服务能配得上价格就行 。 至于一些增值服务 , 则需要做到物超所值才能吸引到用户 。 一旦违背这一底层逻辑 , 任何付费会员都等同于鸡肋 。